2017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 专题专练3-10-7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4、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 2000 只鸭就能把 4000 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 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模型甲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C图乙 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 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 ,则 t 天后种群数量为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解析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于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而言,影响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 正确;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 6、调节Dt 3t 4 时间甲种群呈“S”型增长解析据题图可知,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竞争关系。 生物量指生物的质量,t 0t 1时间乙种群的数量大于甲种群的,但乙种群的生物量不一定大于甲种群的,A 错误;t 1t 2时间甲曲线没有达到种群实际数量是在 K 值上下波动的,因此峰值未必就是 K 值,B 错误;t 2t 3时间乙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主要受外源性因素调节,如甲种群的竞争,C 错误;t 3t 4时间甲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S”型曲线增长, D 正确。 答案1)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数学模型的差异之处。 (2) 注意 K 值和 K/2 的生物学含义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K 值代表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环境阻力减小,K 值增大,反之则 3)明确种群数量的变化不仅受内部因素(如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等)的影响,还受外界因素(如种间关系、环境等)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