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一内容摘要:
纳出各种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 2.动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 课本观察与思考书中的几种鸟及其后肢,小组同学之间讨论,并推荐代表回答思考题,教师进行总结。 让学生举例:有的同学还列举了壁虎趾上有吸盘,可以爬墙;青蛙、蝈蝈、北极熊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可以逃避敌害;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可以吃到树上叶子;海参遇敌时,会“献出”内脏,供敌害食之,它则借机逃走,以后再长出新的内脏等等。 使学生通过事例认识到各种动物在不同方面表现了与环境的适应。 3.( 1)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并初步认识到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 2)观察“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示意图”,并在不同范围的曲线上确定几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说明各点表达的含义,认识到同一种生物,在不同温度环境中,都有不同的生活表现。 ( 3)师生共同探究,教师并对学生合理的解答给予充分肯定。 并进一步明确: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当环境改变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一
相关推荐
,展开新知的探讨: “一只刚出生的小狗来到我家,开始非常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 慢慢的和我熟悉了,见了我会亲热的摇尾巴,还在我的训练下每天到楼下指定的地点拉屎、尿尿。 ” 问题:① 你能从以上资料中找出有关动物的行为吗。 ② 小狗一生 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 ③ 小狗一生下来就可以到指定的地点拉屎、尿尿吗。 ④ 这两种行为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从生活熟悉的例子入手
都站不稳的小鸭子 ,它就将它们当做了自己的孩子,晚上就展开双翅把小鸭子拥入身旁,俨然的鸡妈妈。 ) 2.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鸭子和鸡不会这么亲密,但我家的老母鸡和小鸭子却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讨论得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后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 师总结:这个行为叫做学习行为。 如果仅仅依靠本能生活,动物将很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所以动物必须要学习
4、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试液的滤纸,滤纸中央滴有一滴液,通电后 Y 中央的紫红色斑向 d 端扩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纸上 c 点附近会变红色B极质量减小,极质量增大CZ 中溶液的 减小,后增大D溶液中的 极定向移动249假设图中原电池产生的电压、电流强度均能满足电解、电镀要求,即为理想化。 为各装置中的电极编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 K 闭合时,A 装置发生吸氧腐蚀
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了二氧化碳还有。 总结得出: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把 和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主要是 ),并且释放 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 原料: 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光合作用的应用: 给你一个塑料大棚,根据所学的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怎样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提示:从光和作用的原料、条件考虑) 得出:在农业生产中
2、的氨基甲酸铵(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水解实验:H 2OH 3得 c()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2 始浓度越大的实验,水解反应速率越大Bc()将随反应时间的不断延长而不断减小C25 时,06 v()为 1 D15 时,第 30 , c()为 2.0 110(2014重庆高考)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X 并发生反应:2X(g) Y(g),温度 2 下 X
放射性物质标记的绿脓杆菌噬菌体侵染绿脓杆菌的过程:噬菌体附着绿脓杆菌 → 穿入 → 注入遗传物质 → 利用细菌内物质制造多个新噬菌体 → 细菌破裂,释放出新噬菌体(用这个例子可以为学习病毒对人类有益 方面的知识作铺垫)。 在学生观看动画的基础上设置疑问:新产生的噬菌体都有放射性物质吗。 为什么。 用这个问题深入说明,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病毒是利用细胞中的物质作为原料,在自己的遗传物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