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一节病毒二内容摘要:

放射性物质标记的绿脓杆菌噬菌体侵染绿脓杆菌的过程:噬菌体附着绿脓杆菌 → 穿入 → 注入遗传物质 → 利用细菌内物质制造多个新噬菌体 → 细菌破裂,释放出新噬菌体(用这个例子可以为学习病毒对人类有益 方面的知识作铺垫)。 在学生观看动画的基础上设置疑问:新产生的噬菌体都有放射性物质吗。 为什么。 用这个问题深入说明,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病毒是利用细胞中的物质作为原料,在自己的遗传物质的 “ 指挥 ” 下制造新病毒的。 这个动画演示中用的词语是 “ 噬菌体 ” 而不 是病毒,用此疑问可以引导学习病毒的分类。 这类病毒专门侵染、破坏细菌,所以叫做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 利用课件展示多种图片,由学生观察、归纳得出除了细菌病毒以外,有些病毒还专门侵染植物和动物,分别叫做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 此处需说明,一种病毒通常只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 ,如绿脓杆菌噬菌体只侵染绿脓杆菌,鸡瘟也不会传染给人类。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首先介绍资料: 1801年,拿破仑派遣了 压当地黑人。 由于军队染上了 黄热病 ,结果病死 万多人,只好不战自败。 直到 1902年才查明:引起 黄热病 的元凶是黄热病毒。 然后请学生观察病毒给动物和人类造成危害的图片(如鸡瘟、口蹄疫、艾滋病患者等),说明约有 60%的动物和人类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引发学生讨论,据你所知人类有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学 生可能会提出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等,对这些常见的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由学习小组代表宣读所收集的资料,教师从致病原因、症状、危害等方面用图片和语言进行总结。 为了实施教育部关于 “ 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 的要求和配合每年 12月 1日 “ 世界艾滋病日 ” 的宣传,无论学生是否提到艾滋病,教师都应该向这方面引导,由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充分利用所收集的图片和数据资料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艾滋病病人。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它是怎样传播的呢。 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如:流行性感冒发生时,你的同学生病的多吗。 你是怎样患流行性感冒的。 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教师综合归纳,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哪些卫生习惯和采取什么措施预防流行性感冒。 对于病毒给农业生产和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可以用中世纪发生在爱尔兰的土豆减产造成150万人因饥饿而死和鸡瘟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