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化学复习课 限时集训(31) 烃和卤代烃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4、g 向甲、乙中加入适量苯,丙、丁中加入适量的甲苯,充分振荡后静置。 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一组是()选项 甲 乙 丙 丁A 溶液不褪色发生取代反应发生取代反应溶液褪色B 水层不褪色分层,上层呈红棕色溶液褪色甲苯被氧化C 溶液褪色分层,上层呈红棕色无明显变化甲苯被氧化层呈紫红色无明显变化有难溶性油状液体析出无明显变化二、非选择题11(2016南充模拟)某烃类化合物 A 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 的结构简式为 _。 (2)A 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 _(填“是”或“不是”)。 (3)如图中,D 1、D 2 互 6、烯烃和丙烯酸(=合得到的聚合物可改进氯丁橡胶的耐寒性和加工性能,写出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_。 (4)写出实验室由 的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同系物制备 的合成路线。 (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A B 目标产物) 反 应 试 剂 反 应 条 件 反 应 试 剂 反 应 条 件_。 13人们对苯及芳香烃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分子式为 一种含两个三键且无支链的链烃的结构简式_。 (2)已知分子式为 结构有多种,其中的两种为() ( )这两种结构的区别表现在:定性方面(即化学性质方面):能_(填字母编号) 而( )不能。 a 9、系物 ,由于C 4 种结构,但C()3中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不能使酸性 符合条件的烃有 3 种。 D有机物中含有卤素原子,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碳碳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若连接卤原子的碳原子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只有 D 项符合条件。 C反应为氧化反应,产物含有溴原子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反应为取代反应,产物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两种官能团;反应为消去反应,产物只含碳碳双键一种官能团;反应为加成反应,产物只含溴原子一种官能团。 B合成过程:= 2O A甲基上的 H 一定不在一条线上,B 错误;名称是 2丁醇,C 错误;连有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没 H,不能发生。2017高三化学复习课 限时集训(31) 烃和卤代烃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 1)作者开篇以“一生”“最重要的一天”“感慨万分”“不同寻常”等字句向读者引出他尊敬和爱戴的老师 —— 莎莉文女士。 ( 2)从三个方面讲述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帮助。 A认识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称。 B认识大自然。 C 认识“爱”这样的抽象词语。 ( 3) 率直而真挚的表达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 4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A 为什么 称“ 1887年 3月 3日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3、有共价键的个数为 8有室温下的四种溶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编号 1 11 3 3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溶液 溶液分别与 全反应,消耗 物质的量:B分别加水稀释 10 倍,四种溶液的 C、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c(c( )c(H ) 4DV a L 溶液与 溶液混合近似认为混合溶液体积(V aV b) L,若混合后溶液的 ,则 b11 96已知
4、蛋白质 碘水变蓝的是淀粉10分子式为 有机物 Q,在稀硫酸中经加热可转化为乙醇与一种酸性物质,则 Q 的结构最多有()A6 种 B4 种C3 种 D2 种11(2016中山质检)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各项性质中,它不可能具有的是()可以燃烧能使酸性 液褪色能跟 液反应能发生酯化反应能发生聚合反应能发生水解反应能发生取代反应A B C D12制备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如图
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 、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可能是大家还把握不好感情,那我们先分析一下文章,一会再读。 生:(兴趣较浓) 师:作者在歌词部分,直接歌颂黄河了吗。 生:没有 师:诗人从哪里开始 歌颂黄河的。 生:“啊,黄河。 ” 师:为什么是这呢。 生:这一句是直抒胸臆。 直接表达对黄河的歌颂。 师:你很聪明,歌词前一部分是写什么呢。 生:看黄河 师:“看黄河”不太准确 生:是望黄河 师:对
北鼓舞着炎黄子孙团结奋起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那该多好啊 !要是他还活着,在他正常延续的后 40 年中间,他该写出多 少不朽的时代乐章啊 !想到这里,越发感到我们损失之大 !越发激励年轻一代的有志之士,急起直追,弥补我们的重大损失,并且以超越前人的新创造,为新中国增添新的光彩 ! (原载 1985 年 8 月 28 日纽约《华语快报》)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