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语文七下兵车行内容摘要:
、生死离别、混乱动荡表明行军之急、场面之惨。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1. 释“点行”“裹头”“或”“意”“但” 2.道旁行者是谁。 行人是谁。 作者,征夫 3.诗人为什么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写。 借用“行人”自 己的控诉,使战争之苦更加真实。 “但云”二字又写出了“行人”欲言又止、满腔怨恨却又不敢申诉的畏惧心理。 4.“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与“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表意是一样的,但效果有何不同。 上句是从年龄来写的,具体。 下句是从头发来写的,生动。 5.揭示“行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源于统治者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1.释“荆杞”“山东”“汉家”“况复 ”。 2.“千村万落生荆杞”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为什么会这样。 一幅田园荒芜的景象。 根源是男子都被抓去打仗了,没有壮丁从事农业生产,所以田园荒芜。 根源仍是武皇开边和抓丁。 3.这几句在内容上与上文有何联系。 是对战争的深入控诉,由征夫的痛苦推及农业的衰败和田园的荒芜,是战争灾难的深化和拓展。 战争使得经济凋敝,人民负担加重,民不聊生。 扩大了诗的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1.释“长者”“役夫”“县官”“休”。 2.“役夫”不敢申恨,为什么。 3.“役夫”还是申恨了,表明什么。 满腹怨恨,但苦于抓夫高压,不敢申恨。 但是怨恨太深,痛苦太深,不吐不快。 说明役夫所遭受的苦难到了极点,也说明战争造成的苦难到了极点。 4.在内容上与上文哪些诗句照应。河大版语文七下兵车行
相关推荐
3、制氯水, c()增大C 和 存的悬浊液中, cc 126D向 悬浊液中加入 浓溶液, 不可能转化为 列说法正确的是()A除 0 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已知 106 ,则在含有固体 液和 有 c()c (,且 c()c(0 623 23CK 于 D),说明 溶解度小于 溶解度D常温下,反应 C(s)(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云: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 志:做记号。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2.自我尝试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地方在翻译的时候有困难的可与其他同学交流解决,如不能解决,可向老师提出来。 3. 课件出示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 缘: 缤纷: 仿佛: 舍: 豁然开朗: 俨然: 属: 阡陌: 交通: 具
修辞手法。 ( 3)、 “ 招 ”“ 斩 ” 用 词 好在哪里。 ( 4)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 ( 1) 总领全诗 ( 2)、借代 设问 ( 3)、 “招”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 “斩”写出了广大士兵 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 用斩更有力量,有气势, 更能解心中之恨。 ( 4)、 至死不渝,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 读第二章,探究下面问题。 ( 1)、 “ 烽烟
形象,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1 给加粗字注音并释词: ⑴、一切都证明这个 隽永 和风趣的神话是很有道理的。 隽永( ): ⑵、它要随自己的喜好在水面 游弋 ,到岸边小憩。 游弋( ): ⑶、看见天鹅那么 雍容 自在,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敏捷和自由。 雍容( ): ⑷、沿着岸边 踯躅 ,在高岸下栖息,藏匿在灯心草丛中,深入到最偏僻的湾汊里。 踯躅( ):
3、图中的反应式不完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酯也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油脂类物质B该非天然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其水解产物不与溴水反应C非天然油脂为高分子化合物D该蔗糖酯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最终可生成三种有机化合物6(2016济宁模拟)某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该高分子材料是由三种单体聚合而成的,下列与该高分子材料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高分子材料是体型高分子
4、2014广东高考)下列叙述 和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叙述 叙述A 溶解度大 用重结晶法除去 混有的 溶于酸 用盐酸和 液检验 C 使酚酞溶液变红 用于设计喷泉实验D H)2 能制成澄清石灰水 可配制 2.0 1 的 H)2 溶液8(2016金丽衢十二校联考)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描述及相关结论正确的是()A取少量溶液,加几滴 液,若有血红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含有 0水时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