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霸文化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000 万元建成南环路绿色景廊,成片栽种树木,将森林引进城市,增加了绿量,把优雅的自然美和生态环境引入县城的公共领域。 根据《翼城县县城总体规划》( 20xx2020),规划在唐霸大道西侧建设公园一处,公园位于未来县城区中心,在公园建设方面既要注重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出发,也要注重翼城人文历史的角度,丰富的历史人文内容是一个城市的精华所在,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是城市最让人动情的人文景观。 构筑翼城靓丽的人文景观,优化县城 环境的需要 项目拟建地位于县城中轴线唐霸大道西侧,唐霸大桥附近,地处未来县城的核心区,是各界人士出入县城办事、投资、旅游的必经之道,因此,唐霸大道沿线是翼城规划打造的风景线,在此建造一个展示翼城“唐霸文化、名人文化和旅游文化” 的城市标志性景观,丰富县城的文化内涵,提升县城品位和形象。 项目的建设对于优化县城环境,提升县城综合竞争力,构建“宜业、宜居、宜游”的和谐翼城,将起到积极作用。 提升文化品位,打响翼城特色文化品牌 翼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为充分挖掘翼城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翼城县政府作出 了建设文化大县的决策。 翼城人文历史资源得天独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打响翼城特色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推动翼城文化大县的建设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提升翼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提升区域文化品位,翼城近年来以更高和更严格的标准提升县城档次,依托翼城唐霸文化和人文特色开展唐霸文化研究。 本项目位于未来县城中心,精心做好该节点的景观设计,进一步挖掘翼城人文资源,重塑区域城市景观,打造翼城文化特色品牌,迫切而必要。 功能定位 本项目定位为集游览、观赏、健身、休闲、教育等功能为一 体的综合性公园,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重点突出唐霸文化、名人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特色,以区域内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为载体,打造出翼城的标志性景观。 功能分区 各功能区布局要综合考虑现状地形与周边的地貌环境,分区结合用合理融洽、景观相互渗透,各区之间联系便捷,重点突出各项规划场所的设置,项目拟设置三大功能区: 唐霸文化纪念区:是公园的主题区,主要由鼎盛广场、唐人街、翰墨苑、叔虞广场、叔虞阁等翼城具有唐霸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建筑缩影组成。 生态观光区:包括瀑布、人工湖、桃林、 观景亭等,该区无论在植物种植还是在地形处理上均以自然布局为主,与周边元素有机结合、因地制宜。 休闲健身广场区:包括霸国鸟盉铜雕、景观廊架、运动雕塑和绿化等景观元素组成,重在体现翼城文化。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唐晋文化和新发现的霸国墓地遗址文化为主线,在景区整体控规的前提下,结合建筑规划特色及场地现状,将景观规划设计高度提升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结合现代科技,改造生态环境,打造品牌文化产业。 设计原则 功能性原则 城市的功 能性 以唐霸文化、民风民俗和大面积生态农业景观为主的观光园一旦建成,将会迅速提升整个翼城的文化品位,拉升区域经济效益。 未来观光园将会成为整个翼城的品牌和代名词。 园区大面积的生态绿化景观将成为新城区整个大气候的“绿肺”,同时观光与广场也为市民提供集会、游玩和休闲的场所。 区域的功能性 充分利用地型高差优势塑造完美景观层次,展现区域文化特色。 文化性原则 历史文化方面: 对翼城独有的唐霸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形象展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从而将历史文化的精髓发扬 光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 为翼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翼城琴书”、“翼城花鼓”、方言喜剧等)提供形象展示和表演的区域,使翼城地方民风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生态性原则 园区主题以绿色产业为主,符合国家农业政策,为园区的长久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利用丘陵和耕地的自然地型现状,打造错落有致的建筑效果和景观层次,营造最佳的视觉效果。 景观的持续性原则 唐霸生态文化观光园,是集文化再现、民俗表演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型园林。 随着城市北移和紧邻未来城市 南北中轴线的区域优势,将来必定发展成为新城市的中心公园。 随着未来经济的发展,娱乐、学习、赏玩及城市休闲场所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以人为本”,完善的设施原则 根据不同功能的场地需要设计具有古代风格的室外座椅、垃圾桶、服务呼叫亭、直饮水、雕塑小品、导示系统、警示系统、公共卫生间以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等,满足游人的多种基本需求。 “以人为本”,完善的交通路线原则 主要以电瓶车道和步行道结合。 一条宽 6 米环形的电瓶车道贯穿整个园区,是游人游览园区的主要路线,并在重要节点( 如中心广场处)设置电瓶车车站,以方便游人乘坐;设计游园步行道,以方便游人自行漫步于各个景观之间。 本项目作为市政文化广场与休闲公园相结合的综合性公园,各功能区布局要综合考虑现状地形与周边的地貌环境,分区应合理,景观融洽、相互渗透,联系便捷,重点突出各主题场所的设置。 本项目为唐霸文化纪念区、生态观光区、休闲健身区三个区域。 唐霸文化纪念区 唐霸文化纪念区是公园的主题区,位于唐霸大桥西侧,公园的主轴线上,主要由鼎盛门、鼎盛广场、唐人街、翰墨苑 、三级叠水瀑布、叔虞广场、 叔虞阁等具有唐霸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建筑缩影组成,重在表现翼城的历史内涵。 唐霸文化纪念区规划总面积 127632 ㎡,分为四个区。 鼎盛广场区位于园区入口,园区入口 鼎盛门,高 13 米,宽40 米,门柱周身雕刻有花鸟花纹,斗拱下匾额处雕刻鼎盛门。 鼎盛广场进深 220 米,宽 180 米,共占地 35200 平方米,中央主轴宽 80米,两边各 50 米, 米宽大型地雕横贯广场东西,地雕两侧铺装云状纹路的带状石;广场西端中央竖立有 15 米高“霸伯圆鼎”一座,以霸寓意“敢为人先”,圆鼎四周篆刻霸鼎铭文;广场两侧耸立 12座高 8 米的方柱,柱顶 设置高 2 米的唐方鼎,柱身用各种书法字体雕刻有唐风 12 篇。 唐人街区位于唐霸文化观光园区主轴线的中间部位,由莲花喷泉和唐人仿古一条街组成。 街区全长 275 米,占地 平方米,建筑面积 9874 平方米,拱桥 3 座,停车场 1089 平方米。 拱桥两侧设置莲花喷泉,每片莲花花瓣的轮廓和中心花蕊处都设有小型喷泉,中心花蕊处还设置一个高空喷泉。 在莲花花瓣处安装 LED 灯,夜晚可发出类似莲花花瓣的粉红色,中心花蕊出设有金黄色 LED 灯。 街区全长275 米,唐人街建筑分东西两个区域,景观大道东侧按晋南民居院落式布局 ,通过宅门→院落→内院→室内的空间序列组合,形成封闭与 开敞、宽阔与狭窄的不同感受。 景观大道西侧为组合式建筑布局。 立面上依地势不同高差和建筑不同层数成高低错落分布。 翰墨苑位于叔虞广场东侧,利用现状丘陵地带的断壁,以壁画的形式,重现翼城的明八景、清八景和新八景,同时兼顾丘陵地带的完整性,在断壁处及小河口灌渠上方架桥,与制高点的叔虞阁连成一体,同时利用 14 米高差,引小河口灌溉渠水,建设叠水瀑布。 翼城八景断壁长 24 米,总高 7 米,景墙高 4 米,台阶高 3 米。 断壁景墙南侧为法碑林,共县城居民学习、休闲、观赏书法的地方 ,书法碑林占地 441 平方米,以景墙的形式将书法碑镶其中,最长景墙 14 米,以 6 米居多,景墙高 米。 瀑布为三级叠水瀑布,第一级叠水为 3米,第二级叠水为 4 米,第三级叠水为 7 米。 叔虞广场位于主轴线的最西端,也是整个文化生态观光园的制高点。 叔虞广场长 205 米,主要雕塑有叔虞铜像和占地 900 平方米的叔虞阁。 叔虞铜像雕塑底座以桐叶为造型,组成一朵“桐叶花”,借此寓意“桐叶封弟”的历史典故。 叔虞展开双臂,神态淡然的目视远方。 叔虞阁总建筑面积 2472 ㎡,其底部基座高 9 米阁楼共五层。 总高 45 米,一层为早元文化展区,展 示早元文化中著名的玫瑰花纹彩陶器皿,及其他早元陶器;二层以雕塑形式展现晋国时期经典故事叔虞风堂;三层在厅面、柱面、梁面等处绘制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国家级翼城花鼓、翼城琴书、省级孝义旱船、西洋民歌、浑身板等;四层为圆木展区,展示近代出土的圆木文物;五层为整个园区的制高点。 生态观光区 生态观光区位于主轴线两侧,由水系、桃园、仿古亭等,主要塑造公园的绿化景观。 生态观光区无论在植物的种植上还是地形处理上均以自然布局为主,与周边的建筑元素有机结合,做到因地制宜。 水系面积 53636 平方米,萦绕园中,在 适当水域种植莲藕,养殖鲤鱼。 该景区由湖及湖景构成,风景旖旎。 不仅能够让游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秀美,更可让游人体验到“江南美景”诗文意境,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桃园面积 306960 平方米,桃树采用正方形栽植形式, 33 的种植间距,亩植 74 株。 规划为开放式果园,让游人自己动手采摘果实,体会劳动后收获的喜悦。 在供广大市民体会劳动乐趣和休闲的同时又为其提供了一个接触大自然、舒缓心灵的休闲方式。 仿古亭结合文化生态观光园地貌特征,设置九座,分别为松涛亭、藕香亭、翼然亭、望荷亭、涵青亭、待霜亭、飞瀑亭、湖心亭和远香 亭等。 有些 矗立在游园路边,有些沿水系建设,有些则攀在丘陵之上。 从功能上和品赏方面提升整个园区的人气值,以游园路为线,亭为点,通过景观微地形处理,加强景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明显的景观序列。 其中的每个亭子相互呼应、衬托,更为游园提供了栖息地。 休闲健身区 休闲健身广场区:霸国鸟盉铜雕位于休闲健身广场中央, 舒翼台底座为大型方正石台底座,上端塑“霸国鸟盉”铜雕。 广场的绿化景观和硬质铺装相结合,其中穿插景观廊柱,附属各类建筑雕塑、景石、棋牌等小品设施,植物配置落叶和常绿树木相结合。 本观光园为敞开式的综合公园,出入口设置时应满足县城总体规划和公园功能分区的具体要求,同时方便游人出入公园,利于县城交通的组织与景观的形成,并应便于管理。 本项目设一个主出入口,园区内交通系统由道路、停车场、休憩场地三部分构成。 道路分为电瓶车到和游园步行道。 电瓶车道连接场地各出入口,宽 6 米,主要为人车混行系统,满足观光与后勤服务的需求,兼做消防通道;游园步行道,宽 13米,穿越景点与主干路相接。 鼎盛门采用水泥土深层搅拌法进行地基处理,钢筋混 凝土结构。 唐人街建筑以晋南民居为主体风格,以小型、低层为主,在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处理上力求活泼、富于变化;在功能使用上突显安全、便捷、经济。 基础形式可采用灰土垫层或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墙体采用矿渣砖,屋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叔虞阁采用唐代建筑风格,运用斗拱装饰作用,力求空间处理上活泼变化。 基础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楼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园区亮化设施 亮化设施运用唐代元素灯具造型,形成景观小品。 园 区内道路采用 6 米 高庭院式路灯照明,灯间距 40 米;主轴线采用 9 米高景观灯,广场则可根据环境采用较有特色的景观式照明灯具,杆高 35 米; 各小亭及廊子可根据情况采用彩色投射灯照射或用装饰串灯构勒花廊作为夜间照明,以烘托夜间环境气氛。 园区公共设施 指示标志及卫生配套设施 指示标志分为游览指示牌,安全警示牌及卫生指示牌等,垃圾桶设置在人流通过及人流停留处,依据人流的情况布置,在通过的园道上按 150 米 250 米布置一个,在人流集中的地方按实际配置。 卫生配套设施按《公园设计规范》( CJJ92)对公共卫 生间的规定,按游人容量 %设置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数);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250 米,各厕所的蹲位数应与园内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园内宜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厕所。 本项目按规划在公园入口处、唐人街南侧、叔虞广场北侧和生态观光区设五座厕所。 厕所的外形设计与公园的其他景观元素统一协调,另在厕所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识,做到方便游人使用。 厕所设 15 个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数),其中男厕 5 个蹲位, 5 个小便斗,女厕 5 个蹲位。 停车场 综合考虑现场地形与公园用地规划,在公园的入口处设置两座停车场,在唐人街中心园路南侧设两 座停车场。 本工程的停车场全部采用植草格进行铺设, 地基土采用素土分层夯实,密实度应达到 85%以上。 ②设 150 厚砂石垫层。 具体做法为:中粗砂 10%、 20- 40 粒径碎石 60%、粘性上 30%混合拌匀,摊平碾压至密实。 ③设置厚 100mmC20 混凝土,内置Φ 50mm 排水管;④在基层上覆中砂,撒少许有机肥,人工铺装植草格。 ⑤在植草格的凹植槽内 撒上 20 厚的种植土。 ⑥在植草格种植土层上铺草皮或播草子。 铺草皮时需将草皮压实于种植土上。 浇水养护待草成活后即可停车。唐霸文化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