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高一上3-d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内容摘要:
(一)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情景,对汽车制动过程进行逐步分析 ( 1)画出运动草图。 标出速度、加速度、时间 ( 2)汽车制动过程受什么力。 画出受力示意图。 (二)求安全距离 问题 1:请大家根据所学的知识,计算小轿车司机发现情况时与故障车相距多远。 已知:发现情况时小轿车车速约为 120km/h,司机反应时间约 ,刹车时汽车受到 的制动阻力的大小约为汽车重力的 倍。 (学生活动 ) 教师小结: 题型:已知受力求运动 方法: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根据受力分析求出合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选择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应物理量。 问题 2:本事故中,小轿车司机犯了什么错。 (超速,占用应急车道超速),那么故障车司机有错吗。 (学生不一定会回答) 若要避免车祸的发生,故障车应把警告标志放置在距离来车方向至少多少米处。 (学生活动 ) 教师小结:根据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发生故障时,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 150m 以外 板书 1.反应时间:驾驶员接收到停车信号直至做出相应操作所用时间,这段时间里的车行驶距离为反应距离。 问:这段时间里汽车做什么运动。 速度还来不及变化 匀速直线(理想化) 2.制动距离:车制动开始到停止所驶过的距离 匀变速直线(理想化) 问:这段时间里汽车做什么运动。 理想化抽象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安全距离是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 问题 3:根据你的计算,你认为影响汽车安全距离的因素有哪些。 展示相关图片,进一步讨 论在驾驶过程中超速、天气情况恶劣、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对安全距离的影响 问题 4:(讨论与交流)如果该驾驶员是酒后驾车,对驾驶员有什么影响。 那么安全距离又会怎么样。 提示:血液中的酒精会使人的反应时间至少增加 3 倍以上。 请大家计算 学生计算回答结果: 所以,酒后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它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过渡:那么在事故中车和人受到到得冲击力多大。 (三)事故中车与人的受力分析教学 问题 5:若两辆车相撞后一起运行了 停止运动,请大家估算汽车和驾驶员受到多大的冲击力(其它力忽略不计 )。 已知:小轿车车身质量(不含乘坐人员)约为 1400kg,人的质量约为。沪科版物理高一上3-d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相关推荐
3、、展翅翱翔的白鸽,白鸽背上的解放军军徽和地球组成。 (2)寓意:全图寓意着中国维和部队维护世界和平、地球和平的崇高使命。 3 春节 端午节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 比较这两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个。 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 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 60 字。 (4 分)我更喜欢。 理由是 导学号 29530147解析
5. 如图 3- 5- 11 所示 , 一质量为 m的滑块 , 以初速度 v0从倾角为 θ 的斜面底端滑上斜面 , 当其速度减为 0后又沿斜面返回底端 . 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若滑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f、 所受的合外力为 F 合 、 加速度为 a、 速度为 v, 选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在滑块沿斜面运动的整个过程中 , 这些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大致正确的是 ( ) 图 3-
(s )15133234 121 .tt ( 3 分) 07年第一轮质量检测 12.( 10 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M,长度为 L 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右端放有一质量为 m 长度可忽略的小木块,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 开始时木块、木板均静止,某时刻起给木板施加一大小为 F 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分)F2=6N …………………………………………( 1 分) 由 v- t 图知, 3 ~ 6 s 的加速度22m /s36 06 a …………………( 2 分) 6 ~ 9 s 内, F3- μmg = 0 ……………………………………( 2 分) F3=4N……………………………………… …………………… 1 分 ) 届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13.( 10 分)一辆
距离间关系。 通过学生观察滑板车实验分析加速度与力及质量间定性关系。 说明: 滑板车实验中人受到墙壁的作用力实际上在人离开墙壁时就不再作用在人身上了,所以此实验中滑板车后来的运动 实际上是靠惯性前进的。 墙对人的力越大,在△t 时间(人与墙壁接触的时间)内车产生的加速度也越大,得到的速度也就越大,所以车就滑的越远,所以此实验不是直接的、持续的力作用在车上(因很难找到持续作用的力的情景
2、明确,能说出恰当的理由即可。 如从高中生、少年儿童年龄的不同,理解文本的能力不同的角度来谈亦可。 答案:(示例) 我更喜欢第个版本,因为“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 ”这句话让人自然地想到“牲畜林”也是一个拒绝任何罪恶、承载着善良与正义、逃避战争洪水的“诺亚方舟” ,能留给读者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从而泄漏了天机,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第个版本则没有这种效果。 22015 年 9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