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高一上3-b牛顿第二定律教案5内容摘要:
距离间关系。 通过学生观察滑板车实验分析加速度与力及质量间定性关系。 说明: 滑板车实验中人受到墙壁的作用力实际上在人离开墙壁时就不再作用在人身上了,所以此实验中滑板车后来的运动 实际上是靠惯性前进的。 墙对人的力越大,在△t 时间(人与墙壁接触的时间)内车产生的加速度也越大,得到的速度也就越大,所以车就滑的越远,所以此实验不是直接的、持续的力作用在车上(因很难找到持续作用的力的情景,因此只能用瞬间力来代替),用的是替代法。 这样可为下面的学生实验用小桶及内部的物体的重力替代小车的拉力作铺垫。 活动 III 学生探究 实验 1 活动 IV 学生探究 实验 2 控制 变量 牛顿第 二定律 活动 V 简单应用 活动 I 滑板实验 1 滑板实验 2 a 与物体的 m 有关 a 与 F 的大小 有关 问题 设问 2 活动 II 滑板实验 3 情景 滑板车 设问 1 活动Ⅲ 学生探究实验 1 DIS 实验,控制变量物体质量 m 一定,定量研究加速度 a 与力 F 间关系。 活动Ⅳ 学生探究实验 2 DIS 实验,控制变量力 F 一定,定量研究加速度 a 与物体质量 m 间关系。 然后应用 DIS 对探究实验 2 所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再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说明: 若是用 DIS 实验处理数据的,可先不讲平衡阻力,介绍完器材后让学生直接控制变量开始实验,得出图像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图像的斜率、截距、图线的弯曲问题等,这样处理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很有益。 若是用传统的实验器材,要先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处理阻力问题。 如何判断阻力已被平衡。 是不是每改变一次 F 或 m ,都要重新平衡阻力。 活动Ⅴ 简单应用 通过简单的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主要环节 本设计采用情景 —— 活动 — — 问题 —— 归纳 —— 应用的模式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情景和学生参与的演示实验,定性得到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 第二环节,通过 DIS 实验,定量得到 a 与 m、 F 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第三环节,通过简单的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案示例 1.情景引入 由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沪科版物理高一上3-b牛顿第二定律教案5
相关推荐
分)F2=6N …………………………………………( 1 分) 由 v- t 图知, 3 ~ 6 s 的加速度22m /s36 06 a …………………( 2 分) 6 ~ 9 s 内, F3- μmg = 0 ……………………………………( 2 分) F3=4N……………………………………… …………………… 1 分 ) 届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13.( 10 分)一辆
(一)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情景,对汽车制动过程进行逐步分析 ( 1)画出运动草图。 标出速度、加速度、时间 ( 2)汽车制动过程受什么力。 画出受力示意图。 (二)求安全距离 问题 1:请大家根据所学的知识,计算小轿车司机发现情况时与故障车相距多远。 已知:发现情况时小轿车车速约为 120km/h,司机反应时间约 ,刹车时汽车受到 的制动阻力的大小约为汽车重力的 倍。 (学生活动 ) 教师小结:
3、、展翅翱翔的白鸽,白鸽背上的解放军军徽和地球组成。 (2)寓意:全图寓意着中国维和部队维护世界和平、地球和平的崇高使命。 3 春节 端午节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 比较这两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个。 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 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 60 字。 (4 分)我更喜欢。 理由是 导学号 29530147解析
2、明确,能说出恰当的理由即可。 如从高中生、少年儿童年龄的不同,理解文本的能力不同的角度来谈亦可。 答案:(示例) 我更喜欢第个版本,因为“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 ”这句话让人自然地想到“牲畜林”也是一个拒绝任何罪恶、承载着善良与正义、逃避战争洪水的“诺亚方舟” ,能留给读者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从而泄漏了天机,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第个版本则没有这种效果。 22015 年 9 月 6 日
速下降 5m/s2 的加速度大小加速上升,也可能是以 5m/s2 大小的加速度大小减速下降 ,加速还是减速,乘客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一定是 250N 例 ,一条轻绳两端各系着质量为 m1和 m2的两个物体,通过定滑轮悬挂在车厢顶上, m1m2,绳与滑轮的 摩擦忽略不计 .若车以加速度 a向右运动 ,m1仍然与车厢地板相对静止, 试问 :(1)此时绳上的张力 T.(2)m1与地板之间的摩擦因数 μ
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_________,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______.若增大斜面的倾角,物体仍保持静止,则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将 ___________,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将 _______________. 、风力和绳子的拉力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 绳子与水平方向成 300角斜 向下方,绳子对风筝的拉力是 20 N。 如果绳子突然断了,此时重力和风力的合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