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高一上2-d共点力的平衡作业内容摘要:
以上结论均不对 、 OB 是两根轻绳, AB 是轻杆,它们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在 AB 杆两端分别固定一个质量均为 m的小球,此装置悬挂在 O点,开始时装置自然下垂,现对小球 B施加一个水平力 F,使装置静止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 OA 竖直 .设在图(甲)中 OB 对小球 B 的作用力大小为T,在图(乙)中 OB 对小球 B的作用力大小为 T’,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T. B. T’2T C. T’=2T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 ma 和 mb,直径分别为 da和 db(da> db).将 a、 b 球依次放入一竖直放置、内径为 d(da< d< da+ db)的平底圆筒内,如图所示 .设 a、 b 两球静止时对圆筒侧面的压力大小分别为 FN1 和 FN2,筒底所受的压力大小为 g. 若所有接触都是光滑的,则 ( ) = (ma+ mb)g, FN1= FN2 = (ma+ mb)g, FN1≠FN2 C. mag< F< (ma+ mb)g, FN1=FN2 < F< (ma+ mb)g, FN1≠FN2 23 所示,光滑的半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 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沿球面由 A到半球的顶点 B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 N和绳对小球的拉力 T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 (A)N变大, T变小, (B)N变小, T变大 (C)N变小, T先变小后变大 (D)N不变, T变小 ,均匀光滑球夹 在竖直墙和长木板之间静止,长木板的下端为固定转动轴.将长木板从图示位置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小球对竖直墙的压力 F1 大小和小球对长木板的压力 F2 大小的变化情况将是 、 F2 都逐渐减小 、 F2 都逐渐增大 逐渐减小, F2逐渐增大 逐渐增大, F。沪科版物理高一上2-d共点力的平衡作业
相关推荐
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_________,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______.若增大斜面的倾角,物体仍保持静止,则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将 ___________,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将 _______________. 、风力和绳子的拉力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 绳子与水平方向成 300角斜 向下方,绳子对风筝的拉力是 20 N。 如果绳子突然断了,此时重力和风力的合力为
速下降 5m/s2 的加速度大小加速上升,也可能是以 5m/s2 大小的加速度大小减速下降 ,加速还是减速,乘客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一定是 250N 例 ,一条轻绳两端各系着质量为 m1和 m2的两个物体,通过定滑轮悬挂在车厢顶上, m1m2,绳与滑轮的 摩擦忽略不计 .若车以加速度 a向右运动 ,m1仍然与车厢地板相对静止, 试问 :(1)此时绳上的张力 T.(2)m1与地板之间的摩擦因数 μ
2、明确,能说出恰当的理由即可。 如从高中生、少年儿童年龄的不同,理解文本的能力不同的角度来谈亦可。 答案:(示例) 我更喜欢第个版本,因为“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 ”这句话让人自然地想到“牲畜林”也是一个拒绝任何罪恶、承载着善良与正义、逃避战争洪水的“诺亚方舟” ,能留给读者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从而泄漏了天机,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第个版本则没有这种效果。 22015 年 9 月 6 日
问题。 例如:。 ,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猜想 ? 、图像等来描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 如何研究落体运动规律的 ?他开创了怎样的科学研究方 法,对今日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 作用。 要回答这 些 个问题,如果仅仅根据简单的观察,凭直觉就得出结论,这往往是 靠不住的。 要对提出的问题给予科学的解答,应该通过“作出假设”“实验设计”“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等过程, 今天就让我们
2、其职事甚急: 导学号 29530166答案:(1)脱下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2)掌管(3) 以往,过去(4) 督促参考译文:鞠咏考中进士,他凭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 等到王化基做了杭州知府,鞠咏也被提拔,被朝廷封为大理评事,后掌管杭州仁和县。 鞠咏赴任前,先写了一封信和一首诗寄给了王化基,以感谢王公以往对他的栽培奖进,(又说) 这次在王公手下为官,能够以诗文往来同乐等内容。
2、的一项是()(3 分)A古代有很多地方都有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白下、石头城、京口等。 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后用来比喻极细微的数量。 C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 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 D箜篌,指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分卧式、竖式两种。 导学号 29530196解析:选 A。 “京口”是镇江的别称。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