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第2部分专题10课案1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在残霞夕照下,作者看到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 波平如镜,浩渺无边。 “无人”而“自横”的“舟” ,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 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 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 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 这时“水面风来” ,既送来莲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 原来他喝醉了酒,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 这位颍州西湖的“旧主人”怀着无限深情,谱写出了一曲清歌。 欧阳修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 4、依然无法归去的迷茫。 尾联以友人“应笑”更显无奈。 赏析:首联,否定自己追求功名的三十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怆。 颔联,用人、秋作比,以秋归反衬人不仅难“归” ,而且还不得不“犹去”的凄凉遭遇。 颈联,使用白描手法,通过天寒、岁暮、乌微,描绘了一幅凄冷的图画,反映了诗人心灰意冷的情绪。 “瘦”字,写出了鸿雁的无力,暗指寄书难达;乌鸦日暮聚集村舍, “微”表示暮色苍茫、视野模糊,更显示诗人迷茫之感。 两个词语,不仅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且十分符合秋归之日的节令和诗歌的题旨。 尾联,用“往来屑屑”照应“黄尘满面” ,用不堪奔波的情态描写来说破“以事走郊外” ,点明“事”是诗人极为厌恶却又不能为之奔走的“公事” 6、:导学号 29530256答案:送魏大从军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全诗语气慷慨雄壮,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扬。 春夜别友人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挚情意,离情缠绵而不过分哀伤。 (意思对即可 )赏析:送魏大从军是送别友人从军之作。 首联暗用霍去病及魏绛的典故,表明军情紧急,侧面点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之举。 颔联写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 颈联写从军所往之地,地势险要,足见从戎者责任重大。 尾联以汉将留功的典故,明确表露出对友人扬名塞外之期待。 春夜别友人也是一首送别诗。 8、库导学号 29530257答案:(1)颈联写美丽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妖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从侧面对海棠的妖娆妩媚进行烘托。 末联写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流连忘返,甚至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栖宿而产生了艳羡之情,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 (2)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了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5(咏史怀古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滕王亭子杜甫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鸟雀荒村暮,云霞过客情。 尚思歌吹入,千骑拥霓旌注。 【注】歌吹、霓旌:皆为君王仪仗。 宋代葛立方说,杜甫在世道纷乱的时候“感时对物,则 9、悲伤系之”。 试从全诗角度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分 )答:导学号 29530258解析:结合宋代葛立方的提示“感时对物,则悲伤系之 ”。 从参考注释( 歌吹、霓旌:皆为君王仪仗) 中可以看出以前的歌舞升平的现象。 答案:杜甫看到滕王亭子如今已人去楼空,不禁悲从中来。 过去繁花似锦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了一片寂寞,惟有古墙还是当年的颜色,空荡荡的楼阁还响着昔日的松声,于是希望能够再现往日歌吹和仪仗所显示的升平气象。 从而表现出诗人深沉的伤今怀古之情。 6(边塞征战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吊万人冢张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11、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 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 西泠:西泠桥,杭州名胜地,昔日繁华之地。 韦曲:唐代长安城南郊是韦氏世居之地,此指杭城贵族居处。 (1)这首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请简要分析。 (5 分)答:(2)张炎是一个传统的婉约派词人,他习惯于用一种“欲说还休 ”的笔法来抒情,请结合词的结尾三句简要分析。 (6 分)答:导学号 29530260答案:(1)开头三句写春深美景,平和舒缓,随即笔锋一转,写 13、。 “春逝”的哀感弥漫于胸,只好挽留春天:东风且伴蔷薇住。 但春光已无几时,转眼就要被风雨葬送。 更让人伤感的是,西泠桥畔已是一片触目惊心的荒芜。 西泠桥曾是繁华之地,现在只剩下“一抹荒烟” ,今昔对比强烈,已触发亡国之痛。 下片开头继续抒发今昔之痛, “当年燕子知何处”化用刘禹锡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韦曲” “斜川”指西湖边文人雅士游览集会之地,而“苔深” “草暗”形容荒芜冷落之状。 之后两句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此二句既说现在的倦怠失意,又点出自己从前的身份:贵公子和隐士。 最后三句, “开帘”照应“掩重门” ,“飞花”照应“卷絮” , “啼鹃”照应“巢莺” ,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用鸟声结尾,这就使此词有凄切哀苦的杜鹃啼泣之声,余音袅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2017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第2部分专题10课案1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