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1杠杆的平衡条件4内容摘要:
C 组 如图 11— 2所示,一直杆可绕 O点转动 ,杆的下端挂一重物,为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直杆垂直的力 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终跟直杆垂直的力 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这个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如图 11— 3所示为一杆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点为支点 B、 G 物 LAB=G 砣 LBO C、 若在秤砣下加一块 磁铁时测量值偏大 D、 把秤砣下扣去一块时测量值偏大 【小结 】 本节主要学习了:杠杆的概念、杠杆的组成、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种类。 【当堂测试】 A 组 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B、 动力 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C、 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D、 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这个力不会破坏杠杆的平衡 如图 11— 4所示,杠杆处于平衡 状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若在两端再加 1个同样的钩码,要使杠杆恢复平衡,可行 的方法是( ) A、 左侧的钩码向左移一格,左侧的钩码不动 B、 左侧的钩码向左移一格,右侧钩码向右移一格 C、 左侧的钩码向左移一格,右侧的钩码不动 D、 左侧的钩码不动,右侧钩码向右移一格 在等臂杠杆两端各挂等重的铁块和铝块,杠杆平衡,若将铁块和铝块同时浸没水中(ρ 铁 ρ 铝 )则( ) A、杠杆仍平衡 B、杠杆右端上翘 C、杠杆左端上翘 D、与浸入深度有关,无法判断 下列所给的装置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用锨除土 B、手推车 C、剪铁用的剪刀 D、夹煤球的夹子 11— 2 图 F O ( 11— 3图) A O。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1杠杆的平衡条件4
相关推荐
识杠杆,体现“从 生活走向物理”的 基本理念,延伸学 习兴趣. 2.【观察视频】生活中的跷跷板、划船的浆、抽水机的手柄、撬石头的撬棒,观 察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 观察课件,了解工 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共 同特点. 3.通过讨论,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学生总结生活中 这些用具的共同特征 通过数理知 识结合,理解力臂 的画法.
物体被拉动过程中,滑轮的位置始终不改变,那么这个滑轮就属于定滑轮。 答: A B 例 2: 小明同学用图 2所示的滑轮将一个物体匀速拉高 2m,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滑轮属于 滑轮(填“定”或“动”),在这个过程中,滑轮的位置升高了 m,这种使用该 类型滑轮方法的好处是 (填“省力”或“省距离”)。 点拨: 由于在拉动物体上升过程中,滑轮的位置也随着上升,那么这个滑轮就是动滑轮。 在一般情况下
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3.观察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木尺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 4.如果杠杆的左边改用弹簧测力计斜拉杠杆使其平衡(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支点到测力计拉力作用 点 的距离和支点到该力作用 线 的距离填入下表中。 5.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木尺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次数
可直可弯、可粗可细。 作为杠杆的条件:一根硬棒、有力的作用、必须能绕某固定点转动。 例如:汽水瓶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称为杠杆。 让部分同学举例生活和生产中的杠杆。 ,让学生明确它们的概念,结合图 9- 2 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力臂的画法是一个难点,应采取图示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练习课后作业 1 题。 练习探究 P63 1 题, P64 7 题。
压强。 演示实验 2: 准备大小两只试管,大试管里装满水,把小试管开口向上放到大试管里,(注意:小试管中不能有水)一起倒过来。 问: 可能出现什么现象。 现象: 小试管沿大试管自动上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空气有向上的压强 演示实验 3: 取一只注射器将里面的空气排完,用东西将口堵上,向不同的方向拉活塞,发现注射器活塞不容易被拉 学生猜想。 学生观察实验,猜想。 进行猜测,回答问题。
增加而增大。 播放录像: (影片《泰坦尼克》中船舱进水的镜头。 ) 教师发问 6: 从这一组 镜头你又对液体压强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表述: 液体不仅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在液体内部各处都存在液体产生的压强。 这个压强有什么方向。 有什么规律特点。 组织探究: 每桌上摆放着的仪器叫做压强计,可以从压强计 U 形管两边的液面差分析出绷有橡皮膜小盒受的压强。 将小盒深入水中,可以从把手处转动小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