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第3部分专题14一课案2 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质性的问题:人对人的不人道、人类心灵中的邪恶是一个永恒的世界性主题。 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小说遭到公开批判。 1967 年,索尔仁尼琴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 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的和秘密的检查制度” ,而苏联作家协会通过了谴责他是苏联作家叛徒的决议。 1968 年写成暴露莫斯科附近一个政治犯特别收容所的长篇小说第一国及叙述苏联集中营历史和现状的长篇小说癌症楼 ,均未获准出版,无奈之下在法国发表,两部作品一问世,立刻获得了国际性声誉。 1969 年他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这引起国际一些著名作家的抗议。 随着作品在欧洲的出版,索尔仁尼琴在世界文坛的声誉日隆,1970 年,因为“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 4、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揶揄苏联。 1974 年 2 月的美国时代周刊上,索尔仁尼琴被拍成了卡什镜头下的海明威一样,线条坚毅而粗犷,面部稀疏的白色胡渣和沧桑的皱纹,像一只老狮子,副标题是“从艺术家到流亡者”。 同年 10 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 但他们惊恐地发现,索尔仁尼琴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他始终是一个异见者,在一次受邀出席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他在演讲中不认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有着普世价值,称美国陷入了庸俗的物质主义,这样的言论让邀请者很尴尬。 事实上,即使受到西方各国的优待,索尔仁尼琴依然像自传牛犊顶橡树中牛犊那样,横冲直撞。 1994 年,他受叶利钦总统邀请回到俄罗斯,原来遭禁的作 5、品陆续在国内出版,归来的他发表了一连串抨击时政的言论,让当局异常难堪,1998 年拒领叶利钦颁发的圣安德烈勋章。 在索尔仁尼琴心中没有权威,只有正义和真理,当俄罗斯遭遇大灾难时,他总会重复小时候从老人那里听来的一句话, “人们忘记神,所以会这样”。 索尔仁尼琴心目中的“神” ,与其说是宗教中的耶和华,不如说是他永远秉承的真理。 叶利钦在回忆录中写道:“索尔仁尼琴的笔是受上帝指挥的。 ”俄罗斯女作家尤利兹娅说:“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能够改变社会进程,至少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在俄罗斯,之所以能产生像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等伟大的文学巨人,其原因就是有这样一群具有 7、己的一生,索尔仁尼琴在牛犊顶橡树中说:“只要还活着,或者直到牛犊顶到橡树上折断了脖颈时为止,或者是橡树被顶得咯吱咯吱响,倒在了地上为止。 ”他这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牛犊,总是很不明智地、数十年如一日地利用自己的脑袋和犄角狂热地顶向枝干庞大根基深厚的橡树。 (摘编自 索尔仁尼琴:俄罗斯良知)【注】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 索尔仁尼琴(19182008) ,俄罗斯著名作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 1970 年,他以揭露抨击苏联时政的古拉格群岛一书,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1974 年,被当局驱逐出境,1994 年返回俄罗斯,1997 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2007 年获俄罗斯国家奖。 2008 年逝世,享年 8、90 岁,被誉为“俄罗斯良知”。 1(分析句段作用)本文开头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4 分)答:导学号 29530446解析:解答此题,可结合段首在文中的一般性作用,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在内容上,可从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等方面作答。 在结构上,可从“点明题目” “开门见山” “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 “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 “交代思路”等角度作答。 答案:高度概括和评价了索尔仁尼琴的一生,使读者对其有个整体的了解;提挈总领全文。 2(分析表现手法)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对索尔仁尼琴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答:导学号 295304 10、第四段“事实上,即使受到西方各国的优待,索尔仁尼琴依然像自传牛犊顶橡树中牛犊那样,横冲直撞” ,表现的是索尔仁尼琴的人物性格像牛犊一样;第一段“索尔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对斯大林的不敬而劳改 8 年”等内容,表现的是他对自己思想的坚持;第五段“他能得到俄罗斯百姓认同,主要是在于他的使命感,大家不敢说的时候他说了真话” ,表现的是他的批评独立精神。 答案:标题来自于索尔仁尼琴的自传牛犊顶橡树 ,是说索尔仁尼琴像顶着橡树的牛犊一样横冲直撞;指索尔仁尼琴虽然一生跌宕起伏,尽管受到像劳教 8 年、作品在国内遭禁、流亡国外等各种打击和磨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思想;指索尔仁尼琴知其不可而为之,敢于批判时政, 11、不畏惧权威,具有勇于批判的独立精神,如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批判资本主义的自由独立,对斯大林不敬,批判时政,拒领叶利钦颁发的勋章等。 综合提升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25 分)岭南画派第二代大师司徒奇刘丽琴司徒奇出身于广东开平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司徒枚是知名诗人,有“开平才子”之称。 司徒枚设馆授徒,以诗、书、画教授儿孙,司徒奇幼年时曾取其父所藏书画临摹,16岁考入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西洋画科,两年后转入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所作油画艺人之妻以第一名入选当时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名声渐露,1929 年回广州主办烈风美术学校等,黎雄才曾在此期间向司徒奇学习素描。 司徒奇与关山月、黎雄才一起 13、父的其他学生不同,艺术上面的领域更宽。 他原来学西画,曾经还创办过烈风美术学校,那么从西画切入到中国画,艺术上的宽度优于他人;在写实方面,其造型能力比直接学国画的强。 另外,在日本侵占广州以后,高剑父去了澳门躲避战火,在澳门他提出过“新文人画派”。 而在澳门这段时间,司徒奇也一直跟随高剑父,是第一个实践、倡导“新文人画”的“岭南画派”弟子。 司徒乃钟回忆父亲生前曾讲过与高剑父在澳门期间的一次深谈,他问高剑父:“所有画派都有兴衰起落, 岭南画派未来会是什么派。 ”高剑父沉思很久后答道:“是新文人画派。 ”这次谈话直接影响了司徒奇后半生的艺术探索,此后他学取徐熙、宋光宝、居巢、居廉、高剑父等绘画大师之法 14、而扩展,兼及对石涛、八大山人等历代文人画的研习,终成花鸟画一派。 在画展中便不乏司徒奇后期那些大写意的老辣笔墨,而隐藏在其作品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父辈引用的诗歌、家学素养和文化底蕴,都对他的艺术推波助澜, “如果说岭南画派是画家的画,而我父亲不同于关、黎,他偏重文人写意,继承了新文人画这个概念,而且在上世纪 60 年代已经写得很灿烂了。 ”如今谈到“岭南画派” ,人们往往以“二高一陈”为中心,以“关黎”并举,业界对司徒奇也缺乏关注。 对此,司徒乃钟很平和地解释:“新中国成立后,对艺术家的宣传,内地和港澳各有不同,以前很封闭,现在才融汇在了一起,所以没有听过我爸爸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他们每个人的画都是。2017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第3部分专题14一课案2 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