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第3部分专题14二 新闻(含访谈)、科普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两块。 我说,这叫优质优价。 同是皮鞋,有几十元的,还有上千元的不是。 我是安徽固镇人,1991 年举家来南京打工,搬运工、收破烂都干过,活不轻,钱不多。 有一天,在闹市区看到一字排开的擦鞋摊,生意还不错,便悄悄在旁边看,一连看了 5 天,一位好心的师傅收我当了徒弟。 我也成了“擦鞋游击队”的一员。 2001 年,在一位城管队员的帮助下,我租了间 7 平方米的门面,月租 800 元,做起了定点生意。 刚开始,擦一双鞋 1 块钱,没有多少生意,急得直上火。 暗下决心:凡事要用心,虽说是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 以我的经验,鞋油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鞋蜡上。 我就琢磨自己配,成分有蛋清、鞋乳、白醋等。 那些日子,我是白天 4、场大得很。 编后生意有大小,创新无分别。 与多数企业比起来,一家擦鞋店微不足道,更谈不上有什么“国家扶持”。 但郭师傅在擦鞋中肯动脑筋,小革新照样出效益。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一点创新的道理呢。 1(分析艺术技巧)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 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6 分)答:导学号 29530483答案: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 1 元一双,这里却要2 元” “毛收入 10 万元” “7 平方米的门面,月租 800 元” “经过近百次试验” ,(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 “真实性”的特点。 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 2003 年 5、11 月 6 日,晚上我一人喝了 8 两白酒” ,具体的时间、酒量,突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成功研制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 2(分析艺术技巧)文章后半部分改用第一人称由郭兆松自述,用这种手法来写通讯,有什么好处。 (6 分)答:导学号 29530484答案:用第一人称自述,人物语言个性化,其口气、用语与人物身份十分吻合,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生动形象。 用第一人称自述,让郭师傅自我表现、现身说法,这种结构安排使通讯更具有现场感、亲切感,显得其内容真实可信,更具有说服力。 用第一人称自述,节省了许多穿插串联的语句,行文更加凝练。 3(探究社会价值)人民日报发表本文时,加上边框排在第一版,还加上 “编 7、,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具有社会教育价值。 综合提升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25 分)蜣螂法 法布尔蜣螂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 古代埃及的农民,在春天灌溉农田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种肥肥的黑色的昆虫从他们身边经过,忙碌地向后推着一个圆球似的东西。 这圆球并不是什么可口的食品。 因为蜣螂的工作,是从地面上收集污物,这个球就是它把路上与野外的垃圾,很仔细地搓卷起来形成的。 做成这个球的方法是这样的:在它扁平的头的前边,长着六颗牙齿,它们排列成半圆形,像一种弯形的钉耙,用来掘割东西。 蜣螂用它们抛开它所不要的东西,收集起它所选拣好的食物。 它的弓形的前腿也是很有用的工 8、具,因为它们非常的坚固,而且在外端也长有五颗锯齿。 所以,如果需要很大的力量去搬动一些障碍物,蜣螂就利用它的臂。 它左右转动它有齿的臂,用一种有力的扫除法,扫出一块小小的面积。 于是,在那堆集起了它所耙集来的材料。 然后,再放到四肢后爪之间去推。 这些腿是长而细的,特别是最后的一对,形状略弯曲,前端还有尖的爪子。 蜣螂再用这后腿将材料压在身体下,搓动、旋转,使它成为一个圆球形。 食物的圆球做成后,必须搬到适当的地方去。 于是蜣螂就开始旅行了。 它用后腿抓紧这个球,再用前腿行走,头向下俯着,臀部举起,向后退着走。 把在后面堆着的物件,轮流向左右推动。 它总是走险峻的斜坡,攀登那些简直不可能上去的地方。 这个球,非常的重 10、做成圆球是需要苦工和忍耐力的。 而偷一个已经做成的,或者到邻居家去吃顿饭,那就容易多了。 有时候,一个盗贼从上面飞下来,猛地将球主人击倒。 然后它自己蹲在球上,前腿靠近胸口,静待抢夺的事情发生。 如果球主人起来抢球,这个强盗就给它一拳。 于是主人又爬起来,推摇这个球,球滚动了,强盗也许因此滚落。 那么,接着就是一场角力比赛。 两个蜣螂互相扯扭着,腿与腿相绞,关节与关节相缠,它们角质的甲壳互相冲撞,摩擦,发出金属互相摩擦的声音。 贼蜣螂失败几回被驱逐后,只有跑开去重新做自己的小弹丸。 但也有时候,贼竟会牺牲一些时间,利用狡猾的手段来行骗。 它假装帮助这个被驱者搬动食物,但实际上它用的力却很少,它做的大多只是坐在球顶 11、上观光,到了适于收藏的地点,主人就开始用它边缘锐利的头,有齿的腿向下开掘,把沙土抛向后方,而这贼却抱住那球假装死了。 土穴越掘越深,工作的蜣螂看不见了。 即使有时它到地面上来看一看,球旁睡着的蜣螂一动不动,主人便觉得很安心。 但是主人离开的时间久了,那贼就乘这个机会,很快将球推走,同小偷怕被人捉住一样快。 假使主人追上了它这种偷盗行为被发现了它就赶快变更位置,看起来好像它是无辜的,因为球向斜坡滚下去了,它仅是想止住它啊。 于是两个“伙伴”又将球搬回,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假使那贼安然逃走了,主人艰苦做起来的东西没有用了,只有自认倒霉。 它揩揩颊部,吸点空气,飞走,重新另起炉灶。 我颇羡慕而且嫉妒它这种 13、文对蜣螂和它制造的圆球的具体说明。 B文章注重动词的使用,如第四段交代蜣螂运送圆球的过程时,使用后腿“抓” 、头向下“俯” 、臀部“举” ,表现蜣螂推圆球时十分笨拙的样子,生动有趣。 C文章在说明事物时大量使用列数字的方法,比如写蜣螂“长着六颗牙齿” “排列成半圆形” ,写蜣螂推圆球“一二十次” ,都准确地表现了蜣螂的特征。 D “蜣螂好像是一个善于合作的动物 ”一句中的“好像”颇有意味, “好像”指有些像,用在这里指蜣螂像人一样善于合作。 E蜣螂是个自私的家伙,费了很多劲搬进巢穴的圆球一般都是自己享用,即便是让别的蜣螂享用也仅限一个,它会用一两个星期一刻不停地享受这些圆球。 导学号 29530486解 14、析:选 项, “大量使用列数字的方法”错误,文中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比较少;同时, “排列成半圆形”没有运用列数字。 D 项, “蜣螂像人一样善于合作”错误, “好像”表现的是强盗蜣螂的做派似乎是一种合作,但实际上不是。 法绝对,单独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能说是“自私” ,况且有时候也与别的蜣螂共享。 5蜣螂是如何制造圆球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 分)答:导学号 29530487解析:回答本题注重把握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第三段主要介绍了蜣螂制造圆球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蜣螂准备食材,即用牙齿掘割各类东西;第二个层次主要介绍蜣螂用它的臂扫除障碍;第三个层次主要介绍蜣螂如何搓圆球。 这样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