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特训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省长官增加,实则是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 故 B 项为正确答案。 42016陕西安康高三月考某学者文采飞扬,他把科举制的发展演变历程喻为航船, “这艘自汉代开始建造的航船,从#起锚扬帆后,经过 500 余年平衡航行之后,整艘船的复杂精细的结构和部件已经变得老化失灵,行驶至清末,船破恰遇顶头风,在强劲的欧风美雨和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已是摇摇欲坠。 ”句中“#”指代( )A魏晋南北朝 B隋代C唐代 解析根据史实可知,科举制始于隋代。 故 B 为正确答案。 提能题 5、京临川月考元人叶子奇在草木子 一书中写道,元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官是我用来医治这两只手的。 由此判断,监察制度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产物B监察百官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工具D代天子巡守答案料反映了监察制度是君主用来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故 C 项正确。 72016北京临川月考先秦宗法家族贵族君主制的失败,证明了那种建立在完全自然的血缘关系之上的政治关系是难以长久维系的,纯粹依赖“自己家里的人”来统治国家的办法是不行的,只有依赖“用自己选拔的和忠于自己的人” ,来统治家族化的国家才是可靠的。 对这种可靠的“办法”的实践有 ( 7、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 ,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 ,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五年( 公元前 242)初置东郡十七年( 公元前 230)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司马迁 史记 秦始皇本纪材料三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 9、对地方的管理;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第(1) 问,解题关键是依据材料一中“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的信息来归纳。 第(2)问,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再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可以从材料二中“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等信息来概括答案。 第(3)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三中“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的相关信息来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加强了中央集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角度思考作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