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演练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王认同汉宣帝的一种治国理念,C、D 两项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 32015北京高考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据题干材料可知给事中属于审议官员,可以驳回皇帝诏书,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门下省有封驳权,故正确选项为 A 项。 B 项宋朝的枢密院属于军事机构,可排除; C 项明朝的内阁与 D 项清朝的军机处都没有封驳权,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42015安徽高考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 4、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料中“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地方官的察举工作受到贵戚势力的干扰,这反映了察举制的弊端,故 C 项正确。 察举制下地方官有选官权,故 A 项错误。 B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材料体现的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故 D 项错误。 52015福建高考 元初,中书省“省规” :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 6、17 年高考中出现。 仿真练习1.2016广西联考 据三国志载:公元 190 年春正月,豫州刺史孔铀、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等同时起兵,各有数万兵力。 这反映了当时的刺史( )A已经参与地方军政大权B已不具备监察地方的权力C代表朝廷监控反叛势力 D对各郡守已没有控制能力答案从汉武帝开始设置刺史监察郡国以来,刺史成为地方上重要的官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刺史起兵说明是造反了,拥兵造反说明其已经参与到地方的军政大权中来了,故 A 项正确;刺史应当仍具备监察地方的权力,故 B 项错误;刺史也不是代表朝廷监控反叛势力,而是自己已经造反了,故 C 项错误;刺史对朝廷反叛,不是对各郡守没有控 8、相,通过三省之间相互分工、合作,巩固了皇权,不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宋代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 ,权力相互制衡,将政务、财政、监察等权分开,而大权则系於皇帝手中,这是权力的转移和分散,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元朝废除三省制,只保留中书一省,这不是权力的分散,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 32016河南郑州一模有历史学家这样总结古代的选官制度:“(当 )子弟孱弱 (时), (君)擢才卒伍;道德沦丧,取诸孝廉;帝权危卵,联姻门阀;士族虚弊,科举大彰。 ”这说明古代创新选官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统治基础 B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