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带注释内容摘要: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带注释 1三字经全文及注释前言:三字经自>南宋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创作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 三字经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之初 ,本善,相近,xí 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解读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bú 不教, 乃迁,之道 ,y 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解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x 孟母, zé 邻处 ,z bù 不学, j 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解读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燕山, yì 义方,w 五子, jù 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解读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2bú 不教, fù 之过,bù 不严, 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解读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z bù 不学, 所宜,bù 不学,hé 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解读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yù bù 不琢, bù 成器,bù 不学,bù 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解读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人子, 少时,师友, xí l 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解读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九龄, 温席,yú 于亲, 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解读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sì 四岁, 让梨 ,dì yú 于长 ,yí 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解读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孝悌, cì 见闻 ,某数 ,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解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 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r 而十, r 而百,r 而千,r 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解读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 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才者, dì 地人 ,光者,rì 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解读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世界太大了。 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纲者, 臣义,fù z 子亲, f fù 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解读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春夏, 秋冬,c sì 四时 ,bù 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解读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4南北, x 西东,c sì 四方, h 乎中。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 ,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解读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 ,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 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水火 ,mù 金土 ,c w 五行, h 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 ,那就是金、木、水、火、土。 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解读“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干者, 至癸,r 二支 ,z 至亥。 【解释】 “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 ;“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 ,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解读 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黄道, rì 所躔,赤道, 中权。 【解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 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 ,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解读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道下, 暖极,w 中华 ,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 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解读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 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5yù 燠均, lù 露改,高原 ,dà 大海。 【解释】我国冷热均匀,霜期和露期会跟着季节而改换,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解读我国地处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温带,既无严寒,又无酷暑。 冷热均匀,冬天结霜,夏天结露,霜期和露期会跟着季节而改换。 若你面向南方,那么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江河, 淮济 ,c sì 四渎 ,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解读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 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岱华, 恒衡 ,c w 五岳, 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 ,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解读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 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g 九州, 改制,行省, 十五。 【解释】州:古代行政区域单位名称。 制:制度,有确定规模、法度。 行省:行政区域,简称省。 解读古代周朝分为九州:冀州、幽州、并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 秦抬皇统一中国后废九州改成郡县,到宋朝把郡县改成府,到元朝,中央设立中书省主持全国政务,各地区设中书省,称为行省,简称省。 三个五省,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划九省加收回台湾省,连原二十八省,共三十五省。 士农, 工商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带注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