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演练 选4-2 近现代革命领袖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 解析第(1)问,从社会经济、社会矛盾、工人阶级力量等方面概括背景。 第(2)问,据材料中的“通过了非常法 ”“对进行严厉镇压” “提供医疗保障”等信息,从镇压工人运动和建立社会保障两方面回答采取的政策;从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阻碍工人运动发展和缓和社会矛盾等角度进行评析。 22014福建高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 年 9 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 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 5、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 ;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 )区。 (答二点即可)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邓小平。 材料一反映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产生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 19781992 年中国的经济开放度日益提升;材料三反映了邓小平对中国的贡献。 第(1)问,从材料中“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 “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中第一小问,可以结合 1978年到 1992 年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进行解答,第二小问可以从邓小平的贡献方面进行作答。 考向分析近五年高考对“近 7、1956 年,在中共八大发言中,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总体构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陈云把这种构想称之为“大计划小自由”。 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及陈云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所提构想的价值,并分析该构想未能推行的原因。 答案(1) 形势:百废待兴;市场混 9、纪 50 年代后期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回答“原因”。 22016哈尔滨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1962 年出版的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材料三丘吉尔在英国民族的历史一书中认为:“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