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72怎样产生感应电流2内容摘要:
现在已经发现了电流产生磁的作用,电流对电流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磁也应该能产生电。 法拉第认为既然磁铁可以使近旁的铁块感应带磁,静电荷可以使近旁的导体感应出电荷,那么电流也应当可以在近旁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他本着这种信念,在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之前六年的日记中就写下了他的光辉思想:“磁能转化为电”。 并使用了“感应” (Induction)这个词,可见他对于电磁感应的存在是坚信不疑的。 但如何从实验中去发 现这种感应现象,却非易事。 起初,法拉第也简单地认为用强磁铁靠近导线,导线中就会产生稳定的电流,或者在一根导线里通以强大的电流,那在邻近的导线中也会产生稳定的电流,他作了大量的试验,但均以“毫无结果”而告终。 法拉第经过十年的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于 1831 年夏又重新回到磁产生电流这一课题上来,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831 年 8 月29 日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的第一个效应,即以一个电流产生另一个电流。 关于这一实验,法拉第的日记中作了详细记载,现摘录如下: 1)磁产生电的若干实验,等等,等等。 2)用软铁作材料 制备一 7/8 英寸粗的圆铁棒,将它弯成一个外径为 6 英寸的圆环。 在圆环的半边,用三股纱包铜线缠绕,每股 24 英寸长,每绕一股后用白布包裹隔开。 使用时,既可以将三股铜线连成一股,也可分成三股单独使用。 然后检查各股铜线相互间是否绝缘。 我们称铁环的这半边为 A, (见图 ),与这一边隔开一段空隙的另一边用铜线绕了两股线圈,总长为 60 英寸,绕向与 A 边线圈相同我们称之为 B。 3)用由 10 对 4 英寸见方的金属片组成电池供电。 用一根较长的铜导线将 B 边线圈的两端连接起来,铜线的一段置于离铁环 3英尺远处的一个小磁针的上方,将电池与 A 边线圈中 的一股接通;接通时,小磁针立即产生一明显的效应。 小磁针来回摆动,最终稳定在原来的位置上。 当切断 A 边与电池的连按时,小磁针又出现来回摆动。 4)若将 A 边上三股铜线接成一单股线圈,然后让来自电池的电流通过总的线圈,这时小磁针产生的效应比上述情况强很多。 5)不过,小磁针上的效应只是导线直接接通电池时可能产生的效应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 6)将简单的 B 边线圈改装一下,作成一个扁平的线框,线框沿磁子午线平面放在小磁针 S 极的西边,当有电流通过时,便显示出最好的效应。 实验时,线框与小磁针距铁环约三英尺,铁环与电池相距一英尺。 7)当上述准备都就绪后,将电池与 A 边线圈的两边接通,在接通的瞬间,线框强烈地 吸引小磁针,在几次振动之后便又回到它原来的自然位置,而处于静止状态,接着当切断电池的联机时,小磁针被强烈地排斥,几次振动后,又回到与前相同的位置,处于静止状态。 8)在此,效应是明显的,但是瞬时的,然。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72怎样产生感应电流2
相关推荐
周有个腐败的周幽王,他的爱妃褒姒长得非常美丽,只是从来没有笑容。 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褒姒登上烽火台,命令士兵点燃烟火。 邻近的诸侯们看到烽火,以为敌人来犯,慌忙领兵赶到城下救援。 但见到灯火辉煌,鼓乐喧天,一打听才知是周幽王干的荒唐事儿,只好气愤地 收兵回营。 褒姒见到官兵们狼狈的模样,果然开颜一笑。 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
旁边的电视机中听到 “ 喀、喀 ” 的声音,针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视机相当于一个电台,电灯是一个接收装置。 B.电灯相当于一个电台,电视机是一个接收装置。 C.电灯打开或关闭时,向外发射电磁波,被电视机所接收。 D.只要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这个导体就会产生电磁波,它就相当于一个电台。 310 3MHz 的电磁波,波长是() A. 1m B. 10m C. 1cm D.
3、 “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成祖将都城从地处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地区的南京迁到当时相对落后的北京,需将大量物资由南方输送到北方,客观上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为区域性商帮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故 B 项符合题意,C 项错误。
3、 项。 32014山东高考20 世纪 40 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答案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扶植日本的目的。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亚洲推行“扶蒋”政策
3、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答案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 依据材料“两柄上弯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该农具为播种工具耧车,故 B 正确;A、D 反映的是犁耕,不符合题意。 42015江苏高考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 ”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 1678 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
贝尔发明了电话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 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结构象喇叭 电话线:传递信号 电话交换机: 利用电话交换机可以大量减少线路。 电话交换机之间可以连接 简述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 分析:占线的现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