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高考仿真练2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D 项错误。 【答案】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等。 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最高统治者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A宣扬知足寡欲 B辩护政治法统C推动经济交流 D加强民族融合【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终始五德说”的含义及“秦代最高统治者采用”。 终始五德说是战国时期阴阳家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 秦始皇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辩护其结束分裂局面实行专制统治的秩序,故 B 项符合题意。 知足寡欲属道家思想,题干 4、民间的城市行会组织,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医疗行业与餐饮业地位的对比,故C 项错误;地域性的商帮出现在明清之际,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 D 项错误。 【答案】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 20 万织布工人和 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 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 “粤纱”等。 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解析】题干材料关键词“织布工人” “纺织工人”体现的是生产中“织”与“纺”的专业化, “粤缎” “粤纱”也体现了其专门化生产,故排除 A 6、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反映的是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逐鞑虏,回复中华” ,故 B 项正确;“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体现了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故 C 项正确;同盟会政治纲领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故 D 项正确。 【答案】表是 19181920 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情况(上海)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0 891 39 251 110 77 138 996 173 173增减 36 714 99 745 63 031结合历史形势,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与北洋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有关C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的结果D国际关系影响中国进出口额变化【解析】19181920 8、这表明()A共产党承认土地革命的失败B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已经正式形成C国内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D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解析】A 项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1937 年 9 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故 B、 D 两项错误。 材料中国共两党摒弃前嫌,相互做出让步,说明民族矛盾早已超越了阶级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故 C 项正确。 【答案】985 年 1 月 1 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颁发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中指出: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 这说明()A农业生产已实现了商品化B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C计划经 10、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A、B 两项;题干材料强调的物品交易成功须具备条件,反映的是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点,故 C 项正确;公民法不能说明罗马法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故 D 项错误。 【答案】国宪法第六条规定:“合众国宪法、法律和同国外缔结的条款,都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各州必须遵守;州的宪法或法律,凡同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 ”此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A联邦的地位高于州 B彻底排除地方的权力C没有程序就没有权利 D调和大小州间的矛盾【解析】“凡同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表明联邦宪法的至高无上性,联邦的地位高于州,A 项正确;联邦制是在中央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实行 12、府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D整顿金融成为新政核心措施【解析】经济布局指生产力布局、科技布局和流通布局的总和,也就是指生产力、商品流通、科技发展在空间的配置,材料并未涉及经济布局的内容,故 A 项错误;纽约丧失了全国金融中心地位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经济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政府通过一系列经济立法活动及设立一些监管机构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督,故 C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调整工业生产而不是整顿金融,故 D 项错误。 【答案】下表(摘自杨国昌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与日本的 14、正确;1993 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 D 项。 【答案】选择题(本大题共分两部分,必考部分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14 题 12 分;选考部分从第 1518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5 分。 共 52 分)必考部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 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