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 第24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4、了北宋“二程”的思想,提出了天理论。 由得出“理是万物的本原” , “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 ;由得出“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史料二指出了理学的积极作用。 由可知,从关注生活和道德追求两个角度归纳理学的积极作用。 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 【提示】“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2)根据史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提示】积极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思维拓展 6、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二)陆王心学史料一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象山先生全集史料二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 9、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 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都强调“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 ,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 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2)分歧之处在思想内容上:程朱之“理”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而陆王之“心”则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 正是这个差异直接导致了两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对立。 在修养方法上: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 ,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11、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朱熹旨在强调( )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C “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解析】据材料从孔子“克己复礼”到中庸及大学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得出朱熹强调儒家一贯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故 C 项正确。 【答案】“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解析】“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 13、挞 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道德上:批判传统道德,提出人皆有私,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哲学上:提出 “万物皆生于两” ,摇撼“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3三大进步思想家思想家 主要思想 共同主张王夫之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黄宗羲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提出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等设想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工商皆本学术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 第24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