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 选修4-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西方的先哲和科学家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国于 1689 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维护了领土主权。 (2)评价: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知识点 2东西方先哲1孔子(1)政治思想“仁”的思想: “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但它是一种有等差的爱;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认为要实现“仁” ,就要遵守“忠恕”之道。 “礼”的思想: “礼”是指周礼,主张“克己复礼” ;为维护“礼” ,提出“正名”主张。 “中庸”思想。 认为中庸是最高品德,要遵循中庸之道。 主张用中庸思想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2)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 5、b 法律篇:强调法治,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 不仅研究政治,还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2)评价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雅典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受到人们的尊敬。 虽然对柏拉图的思想存在争议,但其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的巨大影响,被大家所公认。 知识点 3杰出的中外科学家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主要贡献 本草纲目内容a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 b首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认为人类思维意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和产物。 地位:不但是医药大典,而且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影响:出版后 10 年多,流传至日本、朝鲜,后被译成拉丁、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 7、,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正式会员,成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与工程师。 是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一生致力于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并为维护国家铁路权益与列强斗争。 被称为“中国铁路工程之父” ,周恩来赞誉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3李四光与地质力学(1)主要贡献地质科学a1921 年,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 b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先后出版了中国地质学 地质力学概论等,创立了地质力学。 c组织实施新中国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发展了新中国的地质事业。 石油开采: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至 60 年代,在李四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相继找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 9、坦的主要科技贡献(1)创立相对论提出:1905 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后来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意义a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难题,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看法。 b揭示时空、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物质观和时空观。 c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对其他学科产生历史性的影响。 d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的应用范围。 (2)捍卫和平一战期间,多次表明自己坚定的反战立场,参与发起成立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 20 世纪 50 年代,与罗素联合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反对核战争,呼吁世界和平。 (3)历史评价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标志着物理学 11、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贡献卓著,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他与任何一位封建帝王相比都毫不逊色。 (2)消极影响:在中国和世界都面临历史大变迁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关键时刻,康熙帝没有敏锐觉察到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这一趋势对中国和世界格局的演变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居功自傲、闭关锁国、墨守成规、不思变革,使中国错失了这次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 因而,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这一角度看,应该说康熙帝对近代中国的落后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1)政治上:都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经济上:都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12、措施。 (3)民族关系上:都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的战争与怀柔措施。 (4)文化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对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3比较古代东西方先哲分类 孔子 柏拉图思想成果 仁、礼、中庸 理念论政治主张 以德治民、施仁政 理想国教育成果 兴办私学、有教无类 创立阿卡德米学园学术成果 整理“六经” 国家篇最新海量高中、)个人品格: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 (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最深层的动力,国家和社会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 (3)内外交流:内外交流的发展 13、有利于科学家取长补短,近代留学教育是内外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科技较快地赶超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成就。 (4)爱国思想:爱国精神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更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动力。 【例 1】(2015 江苏高考)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 ,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 “不可任情以轻重”。 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 15、视,法令严肃” “兼听” “冀凭直言”等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等角度作答。 第(3)问限定从“帝王政治”的角度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可结合唐太宗统治的目的、对唐朝及后世统治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 (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 ,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 (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 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例 2】(2015 全国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丘处机(11481227 年),登州(今属山东) 人,19 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 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 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 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 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 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成吉思汗深为认同, “命左右书之,且以。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 选修4-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西方的先哲和科学家 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