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 第27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实 行 君 主 立 宪 制 度。 )(4)评价对引导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维新思潮(1)背景思想基础:中法战争的结局促使早期维新派从学习西方工商科技转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形成早期维新思想。 经济基础:19 世纪 90 年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政治基础: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2)代表人物及思想观点代表 代表作 思想观点 历史影响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梁启超 变法通议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 6、。 试互证而详论之。 治术类 周馥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史料二“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 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 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但“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 8、生的背景,并分析这种思想是如何迎合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需要而在中国“进门落户”的。 【提示】背景: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的推动。 迎合:对改革派而言,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减少兴办洋务的阻力。 对保守派而言则维护了封建纲常制度。 思维拓展 运用多元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1)从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都 10、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 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这部反传统观念的著作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利而不是帝国权力的维护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学会读史史料反映了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方式的特点。 由可知,当时民族危机严重;由可知,康有为主张改革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中西融合”的特点。 学会用史根据史料,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利的维护者的直接目的。 【提示】特点:借助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直接目的:减少变法阻力。 思维拓展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中西融合:把 12、鼎盛之时,自恃过高以为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制度,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炮、轮船、铁路、机器。 故练兵不知有兵之本,筹饷不知有饷之源,支支节节,终无所成,皆由所取。 ”(孟世杰中国近百年史) 作者批评洋务派( )A骄傲自大,为个人捞取私利B以 “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C无勇气突破保守势力的阻碍D军事为重点,忽视民用工业【解析】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比西方优越,只是在军事方面落后,因此只需要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拒绝政治制度的变革,这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作者批评洋务派在其指导下“终无所成” ,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李鸿章捞取私利、缺乏魄力,故 A、C 两项错误;洋务运动 14、是鸦片战争后,故 A 项错误; “中体西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提出的,故 B 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后,在民族危机刺激下,维新派宣传和开展维新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故 C 项正确;倡导“实业救国”没有宣传维新变法影响大,故 D 项错误。 【答案】| 新文化运动1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思想:西方 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