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 第19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4)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 (5)影响直接影响: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 深远影响: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不改变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 其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未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 3凯恩斯主义(1)背景:经济危机使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受到质疑。 (2)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对 5、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史料二(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 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 ,实行“劳动福利政策” ,国家提供 50 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1935 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 ,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学会读史史料一阐述了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 7、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 ;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任答三点即可)。 时代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思维拓展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 10、史上第一次在改革的旗帜下达成的举国一致的共识,预示着美国走向社会和谐的前景。 ”这种“和谐”的实质是()A国家政权实现了各阶级共同执政B缓和阶级矛盾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C以普通民众利益取代资产阶级利益D资产阶级政权向无产阶级政权和平过渡【解析】根据题目中“共同支持的改革” “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联合”可以推断该改革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仍然是资产阶级执政,故 A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故 B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仍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仍然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 C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不会涉及向无产阶 12、工都拥有股票,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 (3)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向。 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3 “经营者革命”(1)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日益复杂化的要求。 (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 经营管理水平,经营者管理人员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4福利国家的出现(1)基础:战后发达国家生产力提高。 (2)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3)种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 (4)特点:覆盖面广、 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 14、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一)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史料一罗斯福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 ;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史料二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将与煤气和电力供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都已达到国有化的时机史料三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戴高乐学会读史史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增强。 信息体现出新政前后政府角色的转变。 史料二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信息说明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 史料三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国家实行经济计划。 信息指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盲目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