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 选修1-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思想上:吉田松阴等人推动了日本由锁国到开国思想的转变。 阶级上: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级武士对幕府不满。 (2)国际:民族危机出现。 1853 年起,美英等西方国家入侵,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3)改革条件的成熟:改革派形成,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成立。 2内容及作用(1)政治领域 立宪体制核心 具体内容 历史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废除等级制度“四民平等” ,取消等级身分制和武士特权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改革政治体制制定宪法,召开国会,给予人民政治权利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经济领域 5、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重视传播 发展新闻出版事业社会习俗 提倡衣食住行欧洲化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了落后愚昧的社会习俗;“东方的伏尔泰”)积极作用:推动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加强了中央集权,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 使日本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局限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随着工业化的深入,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沉重灾难。 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 7、制考梁启超 “倡民权”谭嗣同 “冲决网罗”成熟(19 世纪90 年代)严复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序幕:1895 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走向政治实践。 (2)准备:康有为等维新派通过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扬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新局面形成。 (3)高潮百日维新开始标志: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措施领域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经济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文教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 10、为此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3)俄国加紧了在远东地区的扩张。 正如马克思所说,俄国由于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要向英法复仇,当英法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时候,俄国趁火打劫,从中国割占了大片领土,攫取了很多特权。 2 “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三条改革措施之间的内在关系(1)1861 年“ 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度后,俄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这就要求政治体制方面也做出相应调整。 (2)“解放”法令实施后,地主的地方统治权和对农奴的司法权也随之逐步消亡。 沙皇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 11、代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较重要的就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改革。 它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反作用的社会规律的具体体现。 (3)“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都是俄国通过改革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3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给日本带来的影响(1)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 (2)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幕府的统治。 (3)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4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运动领导者的原因(1)由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改革 13、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3)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也使日本成为 19 世纪亚洲地区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4)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6全面理解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1)从目的来看,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2)从纲领和内容来看,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光绪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法令,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 (3)从领导力量来看,领导这次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资产阶 15、耶。 ” “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 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16、【解析】第(1)问可从两者的形式、侧重点、学习的对象方面入手分析。 第(2) 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领导者、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态度、具体执行情况、结果等方面分析差异;第二小问要突出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措施,维护其统治是根本目的。 【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持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例 2】(2015 江苏高考)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 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 饮食结构也。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 选修1-第2讲 近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