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强化练28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3、发展产业,但又担心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所以要倡导社会公平,故 答案】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这里“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主要表现在()A提出三民主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提出三大政策 D领导护法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理解能力。 辛亥革命后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内容体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 【答案】中山在 1924 年 8 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 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5、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共合作形成 B农民运动的高涨C民主革命发展 D民族主义成主流【解析】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义和团运动的“灭洋”不满;1924 年,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更加深入,认识到反帝反封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因此,他称赞义和团的反帝精神,故 C 项正确;A、B 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近代中国,时代主流是反侵略求民主,故 D 项错误。 【答案】2016永州一模 )1920 年,陈独秀在读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 )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6、”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1919 年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宣传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材料中“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相符,C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与材料中的认识不符;国民革命运动是 1924 年兴起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B、D 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答案】930 年 1 月 5 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驻地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除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做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 8、,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的这段话()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 D 项正确。 【答案】“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 邓小平“南方谈话”()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 10、为民生问题,故 A 项正确。 民权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 改革开放不是解决民权问题,故 C 项错误。 新中国的建立不是解决富国问题,故 D 项错误。 【答案】名校必刷题11延安 13 年与改革开放 30 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主要表现分别是()A确定“和平” “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 方略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解析】A、B、C 三项表述都过于片面,故排除;毛泽东思 12、。 ”“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 14、意义”意为“农村包围城市”对当今社会有重要影响,从“农村包围城市”形成的根源、主要内容、理论特点阐述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即可。 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可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可知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材料一、二体现出推翻封建制度,进行民主救国斗争,材料三体现出振兴民族经济,故三者共同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答案】(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 思想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实践成果: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理解:从国情出发;。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强化练28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