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下211平均数word教学参考内容摘要:
例 为了调查某一路口某时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 15 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数,其中有 2天是 142辆, 2天是 145辆, 6天是 156辆, 5天是 157辆,那么这 15天在该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解析:此题的平均数实际就是加权平均数。 解:151 ( 2 142+2 145+6 156+5 157) =153 答:这 15天在该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数的平均数是 153。 例 林在初三第一学期数学书面测验成绩分别是:平时考试第一单元 84分,第二单元 76 分,第三单元 92 分;期中考试 82 分,期末考试 90 分,如果按平时、期中、期末的权重分别为 10%、 30%、 60%计算,那么小林该学期数学总评成绩应为多少。 解析:首先应求出平时成绩,即三个单元的平均成绩。 解:平时成绩为: X =31 ( 84+76+92) =84(分) 总评成绩为: 84 10%+82 30%+90 60%=87(分) 答:小林该学期 数学总评成绩应为 87分。 友情提示:此题运用了平均数 公 式和加权平均数公式。 例 某同学本学期前四次数学测验成绩依次是 9 8 7 88,马上要进行第五次测验,该同学希望五次测验的平均成绩能够达到或超过 85 分,那么第五次测验他至少应考多少分。 解析:本题实际是平均数公式与解不等式的综合应用,难度不大。 解: 设第五次测验成绩是 x分,由题意得: 5 88768295 x≥ 85 解得: x≥ 84 答:第五次测验他至少应考 84分。 趁热打铁 数据 3的平均数是 ________。 解: 5个数据的和为 405,其中一个数据为 85,那么另 4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________。 解: 80。 一组数据中有 a个 x1, b个 x2 , c个 x3 ,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________。 解:cba cxbxax 321 商店选用每千克 28 元的甲种糖 3 千克,每千克 20 元的甲种糖 2 千克,每千克 12元的甲种糖 5千克,混合成杂拌糖平均每千克售价是多少元。 解:。 下图是某地区年降雨量统计图: 02004006008001000。沪科版数学八下211平均数word教学参考
相关推荐
且。 角 : 矩形的四个角。 (既相等又互补) 对角 线 : 矩形的对角线 且 ; 对称性 :矩形既是 图形又是 图形。 ( 2)矩形的 判定 ①有三个角是 的四边形是矩形; ②有一个角是 的 四边形是矩形; ③对角线 的 平行 . . 四边形是矩形; ( 3)矩形的 周长和面积 C矩形 = , S矩形 = (用 a、 b分别表示矩形的两边)。 例 : 在矩形 ABCD中, BC = 2,
均数,即用2 2 2 2121 [ ( ) ( ) ( ) ]nx x x x x x xn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 方差 ,记作 2s . 意义: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 . 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 况下,方差越大,说 明数据的波动越大, 越不稳定 .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 标准差
角形剪出一个等腰梯形吗。 动手操作:连结 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并且过两底边的中点画一条直线,将等腰梯形沿这条直线对折。 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新知识,通过合作获得成功体验,让学生体会数学发现的快乐) . 得到等腰梯形的性质: ⑴对称性:轴对称图形 . ⑵边:两底边平行,两腰相等 . ⑶角: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 ⑷对角线: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 DCBA
3、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 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双重利益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答案据材料中“建国用” “排富商大贾” “齐黎民” “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可知,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包括打击富商大贾、济民生、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3、万有引力定律和相对论都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是属于新的发展,故 A 项错误;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是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根据材料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运动密切相关,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验,故 C 项错误;否定了“自然界无跳跃”原则的是量子论,不是相对论,故 D 项错误。 【答案】“它(绝对时间) 既无实践价值,也无科学价值
3、析】根据题干中两种文学艺术流派特点的描述可知第一种为浪漫主义文学,第二种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巴黎圣母院为浪漫主义文学, 人间喜剧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故 A 项正确;百年孤独 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故 B、 C 两项错误; 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战争与和平属于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故 D 项错误。 【答案】9 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