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一轮专题练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内容摘要:

3、到重视而不能发挥作用答案据“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 “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可知该派别是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法家。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王嬴政采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故 D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2016枣强中学猜题据汉书董仲舒传所载,汉武帝“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秀才)孝廉,皆自董仲舒发(倡议) 之”。 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开始设立太学,培养政治人才B董仲舒创立察举制度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董仲舒提出D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实现了高度统一答案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项说法正确,且与材料直接相关;B 项不符合史实;C、 5、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 “为学之方”。 鹅湖之会辩论的双方可能是()A二程与朱熹 B朱熹与陆九渊C朱熹与王阳明 D陆九渊与王阳明答案“南宋淳熙二年”可知,此辩论会发生在宋朝,而王阳明是明朝心学家,故排除 C、D 两项。 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 为学之方 ”可知,双方辩论的焦点是治学之道、为学之方。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 ,故 B 项正确。 72016冀州中学月考关公早为中国人所熟知,元朝政权逐渐认可对关公的敬奉,关公成为“忠义”的化身, 三国演义问世后,更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 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说的影响力决定了政治走向B统治者 7、明清之际的新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的巨大差异。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在封建传统思想仍占统治地位的背景下出现主张批判专制制度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方案A BC D答案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符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特点;符合西方启蒙思想的特点。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批判专制制度。 92016枣强中学一轮检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下面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 )A王夫之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B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与当时新型经济成分的出现有关D反映了建立 10、是如此强大能并吞六国的秦王朝,为何迅速灭亡,有何教训。 吸取亡秦的教训,更好地实行文化思想上的专制统治。 董仲舒以儒学大师的身份承担了这一使命,为后世思想文化的专制主义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薛国中中国专制主义政治的形成与发展材料四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 夫为国,其化莫大于崇本,崇本则君化若神,不崇本则君无以兼(兼:信服) 人。 无以兼人,虽峻刑重诛,而民不从故圣人之治国也务致民令有所好。 有所好然后可得而劝也,故设赏以劝之。 有所好必有所恶,有所恶然后可得而畏也,故设罚以畏之。 既有所劝,又有所畏,然后可得而制。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 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天为君而覆 12、异:董仲舒的思想糅合了阴阳家的一些思想;提出“君权神授”和“三纲”的观点。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概括韩非子的观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秦朝的中央制度和地方制度归纳。 第(2)问,依据“继承秦王朝权力高度集中的专制制度还是回到周代权力分散的封建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汉初的地方制度和汉武帝时期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等方面分析作答。 第(3)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中“圣人执要”和材料四中“不可一日无君”归纳出他们都主张实行专制统治,由材料二中“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和材料四中“设赏以劝之” “设罚以畏之”可以概括出他们都主张实行赏罚;不同点根据材料四中“君 14、盛,儒学遭到挑战;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主要原因:自身因素,儒学适应社会变化,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不断发展;政治因素,统治者的推崇;教育因素,各级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使儒学人才辈出,儒学得以传承;经济因素,我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解析首先,观察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处于高峰和低谷的表现;然后,选择高峰中的任意一个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处于主流地位的主要原因。 能力组 时间:30 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132016武邑中学一轮检测史书载,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表达的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