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一轮专题练2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党人是从曾国藩镇压农民运动的角度评价的。 标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全面评价。 影响因素:研究者的阶级立场、史料占有情况、时代性、评价角度等。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孝友为家庭之祥瑞” “吾家子侄半耕半读” “一家能勤能敬” “子弟力戒傲惰”进行归纳。 第(2)问郭斌和认为曾国藩是“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 ,而革命党人是反封建的,曾国藩是封建旧势力的代表,“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应与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相联系进行理解;对历史人物应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但评价往往具有主观性,如郭斌和与革命党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不同,是因其立场与角度不同,除此之外,还受时代政治 5、形象。 五是具有坚定的民主思想,开创世界民主道路的民主形象。 六是严格遵从已有民主制度,遵守宪法的守法形象。 七是敢于认错,不讲谎话,见义勇为,孝顺母亲,诚实、行善、孝顺形象。 八是也有缺点错误,也有七情六欲,也会发脾气的凡人形象。 九是善于积累财富的大庄园主形象。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告别政坛的原因。 (6 分 )(2)你认为清末民初,深入中国人心的会是哪一个华盛顿形象。 说明你的理由。 (9 分)答案(1) 美国有良好民主制度保障国家的稳定和统一;防止因个人威望走向独裁,保证民主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转。 (2)民族主义形象。 理由:北洋军阀派系斗争加剧,地方割据;帝国主义控制中国海关税 7、料一下表为日食期间光线弯曲情况的记录日期 地点 结果及误差(角秒)索布拉尔 5 月 29日 普林西比岛 919 年 11 月 6 日召开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和皇家学会联合举行的大会上,天文学家罗伊尔宣布:“星光确定按照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预言发生偏折。 ”从光线弯曲的验证历史看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问题材料二在一片“牛顿被推翻了”的叫喊声中,爱因斯坦说:“但是,人们不要以为,牛顿的伟大工作能被这一理论或者任何别的理论代替。 他伟大而明晰的观念,作为自然哲学领域里整个近代概念结构的基础,将永远保持它独特的意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罗伊尔的结论是通过哪些方法得出的。 他的结论证实了什么。 (6 分)(2) 9、2016枣强中学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材料二“2007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 年归国路,10 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 11、析本题第(1)问分析感动的原因要分别从钱学森和袁隆平的成就方面回答。 第(2) 问主要是注意从题干中提及的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主观世界,二是客观世界。 能力组 时间:30 分钟(共 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52016衡水二中仿真材料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 1867 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 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 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 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 1885 年至 1893 年,已 13、排斥。 (2)转变:由追求科举功名到宣扬维新思想。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科举之途无望(严复的个人经历及品质)。 (任答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从当时的民族危机入手,结合洋务运动体现社会进步、洋务人才较少和当时以科举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等方面回答。 第(2)问,从材料中严复参加科举和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等信息回答“转变” ;联系此时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步思想的推动、严复个人的经历等知识回答“原因”。 62016枣强中学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96 年 6 月 14 日下午,李鸿章拜见德皇威廉二世,代表中国皇帝向德皇酬谢,应德皇 15、交谈之中,李鸿章说起自己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 俾斯麦随即笑着说:可是我没有希望成为“西方的李鸿章”啊。 摘自李鸿章全集(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对德皇表示酬谢的原因,并分析李鸿章参观德国军队的反应。 (8 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及俾斯麦不希望成为“西方的李鸿章”的原因。 (7 分)答案(1)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辽东半岛,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进行武装干涉,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给日本,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希望拥有德国强大的军队,捍卫国家主权。 (2)二人官位相当;都以铁腕手段解决国内矛盾。 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2017历史一轮专题练2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3、经济发展不均衡,故 B 项错误;从工农业的增长率可以看出国家优先发展工业,故 C 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符合我国落后的实际情况,故 D 项错误。 32016冀州中学期中“在这些一步登天的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 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
的绝对时空观,于 1905 年发表了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 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创建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指出:长度、时间和质量都是随运动速度变化的.长度、时间和质量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下列方程来表达: l= l0/221cv (“尺缩效应”) t= t0/221cv (钟慢效应) [来源 :.. K] m= m
3、动始于 19 世纪 60 年代。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一度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项亦可排除。 32016枣强中学期中下表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况简表。 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 这一现象反映了()品名 1843 年 1855 年茶 1300 多万斤 8400 多万斤丝 1000 多包 5600
源 :Z+x x + m] 生 1:物体向东的力逐渐减小,由于原来合力为零,当向东的力逐渐减小时,合力应该向西逐渐增大,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方向向西 .当物体向东的力恢复到原值时,物体的合力再次为零,加速度减小 .所以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应该先增大后减小 .[来源 :学科网 ZXXK] 生 2: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所以速度也应该先增大后减小 .[来源 :学科网 ] 生 3:这种说法不 对
A a B F O v F A. 0 B. 4m/s2,水平向右 C. 2m/s2,水平向左 D. 2m/s2,水 平向右 ,质量为 60kg的运动员的两脚各用 750N的水平力蹬着两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若他从离地 12m 高处无初速匀加速下滑 2s 可落地,则此过程中他的两脚蹬墙的水平力均应等于( g=10m/s2) A. 150N B. 300N C. 450N D. 600N ,传送带保持
3、论述道: “中国革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而其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特点。 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这时,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 ”该著作可能创作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