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一轮专题练2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全面爆发,从材料一中的信息看,此时的美国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但其并未意识到危险,联系此时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回答。 第(2)问,结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关知识回答“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参战对二战及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的影响角度回答。 22016枣强中学仿真材料一二战后,以矜持著称的德国人,甚至会在田野里与野狗争夺一块发霉的马铃薯。 通往农村的火车车厢外,常常扒满了前去觅食的逃票乘客。 由于货币作用降低,买东西必须使用购货证,香烟成了抢手货,往往成为物物交换中的计量单位和不等值物品交换中的“找头”。 不少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对德国充满敌意,视其为不可救药者。 而煤的供应停止,没有电,使得许多企业、工 5、比锡成为国家图书出版中心,各地图书馆大增,短期内数量就翻了一番。 摘编自战后德国经济复兴的原因(1)依据材料一,如何理解“德国进入真正的冬天”。 (10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类应该如何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5 分)答案(1) 物资短缺;道德下滑;经济秩序混乱;周边国家敌视情绪严重;能源短缺,企业停产等。 (2)深刻反思战争;主动承担战争责任;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建立和平友善的民族文化;采取和平协商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可知,二战后,德国物资奇缺,经济萧条,周边国家对其充满敌意,能源缺乏、企业停产等,据此回答。 第(2) 问,由材料二信息可知,战 7、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表示:“日本是英国的旧友,在 20 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 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首先应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在 20 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的理解。 (6 分)(2)据材料二指出劳合 乔治对待美国、日本的态度,并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原因。 (9 分)答案(1) 英国利用日本在远东牵制俄国,保障其在中国的利益;日本则借助英国力量加大在远东(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扩张。 (2)态度:首先与美合作,也不放弃与日结盟。 原因:一战后,英国实力削弱,对美国有经济依 9、销毁热核武器,如果双方都有诚意去这样做了的,就会减轻对珍珠港式突然袭击的那种恐惧。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 年 7 月)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许多伟人运用各种道德观念来分析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世界上数以百万的人们似乎在探索那些新的伦理上的指导方针,好像他们过去从来没用过,或者旧的已经没有用了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 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显而易见。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理。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 ( 不得照抄原文)(6 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来,核战争没有爆发的主 11、及当今的经济发展等角度考虑。 能力组 时间:30 分钟(共 4 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52016衡水二中期中材料20 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土耳其党革命。 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 1919 年 9 月11 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 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 ,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求国家认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若中国加入一方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 13、1) 相似之处:民族主义推动。 不同点: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霸权的矛盾激化。 中国参战因于半殖民地国家的地位和社会精英的推动。 (2)社会精英对西方制度失望;向欧美学习的政治思潮逐渐被以俄为师取代;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 ( 若答出“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的宣扬被中西文化互补的观念所替代”同等给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20 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和“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等信息概括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欧洲国家和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结果等回答。 第(2) 15、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 10 月 7 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 月 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 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 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1)据材料,概括国际联盟提出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 (9 分)(2)试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6 分)答案(1) 原则:集体安全;经济制裁。 评价:国联虽对维护和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国联对意大利入侵行为的“制裁”有名无实来看,国联未能有效地遏制侵略,维护和平;国联受。2017历史一轮专题练2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3、主立宪制。 (君主权力的不同或议会权力的不同,言之成理即可)确立方式:英国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确立。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英国的立宪政体是新旧社会势力之间达到力量均势的历史结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制衡;结合材料中市民阶级发展的影响,联系英国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约、不同政治派别的制约等回答。 第(2)问
3、论述道: “中国革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而其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特点。 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这时,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 ”该著作可能创作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
A a B F O v F A. 0 B. 4m/s2,水平向右 C. 2m/s2,水平向左 D. 2m/s2,水 平向右 ,质量为 60kg的运动员的两脚各用 750N的水平力蹬着两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若他从离地 12m 高处无初速匀加速下滑 2s 可落地,则此过程中他的两脚蹬墙的水平力均应等于( g=10m/s2) A. 150N B. 300N C. 450N D. 600N ,传送带保持
) A. 落回原处,因为人跳起后,车厢空气给人一个向前的推力使之与车厢一起运动。 B. 落回原处,因为人跳起瞬间车板给人一个向前的力。 C. 落回跳起处后面,因为人跳起后,车向前。 D. 整个过程中人与车水平方向速度 始终一样。 例 下列关于惯性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来源 :Z*xx*] 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惯性
3、有的现象,其根源是土地私有制。 土地兼并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封建政权的巩固,封建统治者往往对土地兼并采取打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现象,但无法根除。 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比较分析能力。 第(1)问,注意从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分析两次土地改革的特点, “共同影响”可以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 第(2)问, “积极意义”注意从土地国有制的优点和土地私有制的缺点回答,
体只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才有惯性,在受力作用时,惯性依然存在,体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 ③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切莫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④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的不良影响。 ⑤不要把惯性概念与惯性定律相 混淆。 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保持原运动状态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则是物体不受 外力作用时的运动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