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时政热点微专题二十二 缩小收入差距 提升国民幸福感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构均衡发展的双重结构理论。 缩小收入差距取得显著成绩。 减少不平等与可持续发展在研究中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家庭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来系统性研究中国减少不平等以及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成效,数据详实,内容丰富,论证严密,结构完整。 根据收入数据,把家庭分成最低 20%、较低 20%、中等20%、较高 20%和最高 20%五档, 2012 年这五档对应的家庭平均收入分别为 3400 元、15700 元、30200 元、49500 元和 110200 元,2014 年这五档对应的家庭平均收入分别为4500 元、 19100 元、35200 元、56000 元和 117600 元,这两年这五类家 3、庭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22%、 这说明 2012 年到 2014 年之间,中国家庭中收入最低的 20%和倒数第二低的 20%的家庭,平均收入增长率要显著高于其他家庭,说明中国在减少社会不平等、缩小家庭收入差距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减少不平等与可持续发展指出,过去中国在“以效率优先”的经济目标指导下,采取东部优先、中西部次之的区域发展政策,使得各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特征,导致地区之间在消费水平上具有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食品的消费上,更体现在文化与卫生的消费上。 可持续社会的建设,不仅仅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要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考点链接】一、从经济生活角度 4、分析 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因此,要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不断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 这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要求。 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 6、化。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需要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加强对高收入的税收调节,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 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劳动者权利、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需要。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收入,缩小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改革开放以前及初期,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比较突出。 而现今的突出问题则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在加大,贫富悬殊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要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将科学发展的理念体现在政府工作目标的确定上。 要努力实现由主要追求经济增速目标向主要追求质量效益目 7、标的根本转变。 在保持 稳增长的同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民是国家的主人。 社会保障牵动着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实现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物质保障。 中央国务院经过部署,有关部门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深入开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同时,国务院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主持召开部门、专家学者和地方负责同志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这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体现。 年来,党和政府通过做好“加减法” ,逐步缩小城乡、地区、行业收入差距和社会群体收入差距,带领全社会向着共同富裕的目 8、标迈进,逐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体现了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在过渡期逐步的过渡消化以后,将来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将会逐步统一,在待遇差方面也会逐步的缩小。 这政府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的体现。 展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再就业工程,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这样,才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幸福指数。 三、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力图缩小收入差距,但社会上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并未因此减弱。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为深化收 10、会和谐与进步,体现了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坚持发展的观点。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需要通过促进发展、深化改革来逐步加以解决。 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最终价值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也表现为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勤奋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最终使得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致富。 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利益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立 11、足当前、着眼长远,克难攻坚、有序推进。 这体现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善社会分配制度,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国企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密切联系。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需要从各方面努力。 树立整体的观点。 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社会保障纳入社会建设这一系统之中。 除了收入分配改革,还必须佐以养老、教育、卫生、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推进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能实现收入分配改革的初衷。 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分配制度改革既要摸着石头过河,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又要学习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 要把学习借 12、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 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要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逐步解决一些行业企业职工工资过低的问题。 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当前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是收入水平相对落后地区,国家要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解决落后地区的收入分配问题。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完善社会分配体系要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区域差别,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特别是在社会保障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立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识反作用于实践。 社。2017年高考时政热点微专题二十二 缩小收入差距 提升国民幸福感 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体只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才有惯性,在受力作用时,惯性依然存在,体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 ③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切莫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④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的不良影响。 ⑤不要把惯性概念与惯性定律相 混淆。 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保持原运动状态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则是物体不受 外力作用时的运动定律
3、有的现象,其根源是土地私有制。 土地兼并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封建政权的巩固,封建统治者往往对土地兼并采取打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现象,但无法根除。 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比较分析能力。 第(1)问,注意从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分析两次土地改革的特点, “共同影响”可以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 第(2)问, “积极意义”注意从土地国有制的优点和土地私有制的缺点回答,
) A. 落回原处,因为人跳起后,车厢空气给人一个向前的推力使之与车厢一起运动。 B. 落回原处,因为人跳起瞬间车板给人一个向前的力。 C. 落回跳起处后面,因为人跳起后,车向前。 D. 整个过程中人与车水平方向速度 始终一样。 例 下列关于惯性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来源 :Z*xx*] 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惯性
体验 : ①可以请学生将书本分开倒放在桌面上,然后从上面稍微施加力。 ②两个同学合作,将书本倒放在对方的手臂上,再施加力体会。 计算 :如果那个同学体重为 50 千克,两木板的夹角为1600,那么,木板对木箱的推力大约是多少 ? 例 2:如图 2所示,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 先请学生思考 :物体的运动趋势是怎样的 ?会产生什么效果 ?怎么运动 ? 然后学生分解并代入数值计算。 根据
线作平行四边形可以作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有无数组解,但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那力的分解就只有唯一解了。 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呢。 在解决实际 问题时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实例一、斜面上重力的分解 [演示]用薄塑料片做成斜面,将物块放在斜面上,斜面被压弯,同时物块沿斜面下滑. [结论]重力 G产生两个效果: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和压紧斜面.
2、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