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上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内容摘要:
5)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6)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7).反应热表示方法 ①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AH为 “ ”或 0 ②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 AH为“ +”或 0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什么是化学反应热 ?如何表示 ?如何准确地描述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今天我们来学习热化学方程式。 [板书 ]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 H2(g)+Cl2(g)=2HCl(g); = kJ/ mol [学生分析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 不同。 [讲述 ]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 的数据,一般都是在 101kPa和 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 但需注明 的“ +”与“ ”。 [板书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讨论 ]例如: H2(g)+ O2(g)=H20(g); =241. 8kJ/ mol H2(g)+ O2(g)=H2O(l); =285. 8kJ/ mol 从上述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看出, 1molH2反应生成 H20(l)比生成 H20(g)多放出44kJ/ mol 的热量。 产生的热量为什么不同 ? [板书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 AH也不同 . [投影 ]例如: H2(g)+Cl2(g)=2HCl(g); =184. 6kJ/ mol H2(g)十 Cl2(g)=HCl(g); =[板书 ]3.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投影。沪科版化学高一上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
相关推荐
10、 不能认为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符合“质量指标值不低于 95 的产品至少要占全部产品 80%”的规定。 12某市为了考核甲、乙两部门的工作情况,随机访问了 50 位市民。 根据这 50 位市民对这两部门的评分(评分越高表明市民的评价越高),绘制茎叶图如下:甲部门 乙部门49 79 7 6 6 5 3 3 2 1 1 09 8 8 7 7 7 6 6 5 5 5 5 5 4 4 4 3 3 3
标准大气压 实验次数 镁带质量 (g) 硫 酸 体 积(mL) 液体量瓶中液体体积(mL) 抽出气体的体积 (ml) 计算 1mol 氢气体积 (mL) 1 10 2 10 两次实验平均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温度 下, 1mol氢气体积的 理论值: __________。 (按 1 110 00 TVTV 计算 , PV=nRT) 实验误差:
们做了很多有关物质的性质的实验,也就是定性实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定量实验 测定1mol 气体的体 积。 【设疑】那么我们怎么测量 1mol 气体的体积呢。 体积的测量仪器 量筒 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怎么办。 气体又怎么测量。 比如不溶于水的大理石,该怎么测量其体积啊。 (排水法) 对于 不溶于水 的气体,同样可以用排水法来测量体积。 那溶于水的气体呢。 (选择排其他液体如汽油等
子或离子要克服分子或离子之 间的引力,需要向外界吸收热量,这是一个物理过程(物理变化)。 另一个过程则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又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放出热量是一个化学过程。 小结: 扩散的过程 水合过程 溶解中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理过程) 化学变化(化学过程) 溶解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 放热 在溶解时: ①当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 放出的热量时,则总体表现为吸热。
3、系数为 k,发射弹丸时每根橡皮条的最大长度为2L(弹性限度内),则发射过程中裹片对弹丸的最大作用力为()2015 重庆一中月考,16)如图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 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 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 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04 05 汽车顶起,汽车顶起,圆柱体上放一物块 P,圆柱体绕水平轴 O
2、时,甲在乙前面,水平直线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 前车突然以恒定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车后,后车以与前车相同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 x,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下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应保持的距离至少为()2015 辽宁沈阳一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像,其中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最新海量高中、两物体相遇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