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物理复习题 第1章 第3讲 运动图像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2015 湖北宜昌第一次调研,17)一定质量的小球自 t=0 时刻从水平地面上方某处自由下落,小球与地面碰后反向弹回,不计空气阻力,也不计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小球距地面的高度 h 与运动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取 g=1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最新海量高中、5 m/2 m/5 s 内走过的路程为 2.5 t=6 s 时与地面发生第四次碰撞5.(2015 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 像正确的是()6.(2015 湖北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15)在一次空军演习的任务中,某士兵从悬停飞机上无 4、位移 x、速度 v、加速度 a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 t=0时刻初速度为零,则下列图像中该物体在 t=4 s 内位移一定不为零的是()9.(2015 北京师大附中月考,4)将甲、乙两球从足够高处同时由静止释放。 两球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 f 仅与球的速率 v 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 f=kv(k 为正的常量)。 两球的 像如图所示。 落地前两球的速度都已达到各自的稳定值 v1、v 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放瞬间甲球加速度较大 提升题组10.(2016 浙江绍兴一中期中)为了测量蹦床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并在计算机 7、组基础题组1.B像所能表示出的位移只有两个方向,即正方向与负方向,所以 像所能表示的运动只能是直线运动。 线的斜率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可知,速度在变化,所以该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B 正确,A、C、D 错误。 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故 7 s 内质点的位移为2(2+4) (2+3) m=3.5 m,当 t=7 s 时,质点在轴上的位置坐标为 3.5 m+3 m=6.5 m,B 正确。 置坐标图像显示的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从图可以看出甲、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A 正确;三个分队的初末位置相同,位移相等,但路程不同, 错误;因不知道三个分队运动的时 8、间大小关系,故无法比较三个分队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C 错误。 图像可得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前的释放高度 h=20 m,则可得第一次落地时速度为20 m/s,则 A 错误;由图像可知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5 m,可得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为 v=10 m/s,则 B 错误;由图像可知小球与地面第二次撞击后在空中运动 1 s,然后与地面发生第三次撞击,所以有 h=10m=m,则在 45 s 内小球走过的路程为 s=2h=2.5 m,故 C 正确;根据图像规律可知,小球第四次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应在 56 s 之间,故 D 错误。 题图知在 01 s 内,a=1 m/体从静止开始做正 9、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1 s 末速度v1= m/s,在 1 2 s 内,a 2=-1 m/体将仍沿正方向运动 ,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v2=v1+,23 s 内重复 01 s 内的运动情况,34 s 内重复 12 s 内的运动情况,故选 C 项。 线与 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 04 s 内的位移 m=60 m,选项 A 错误;由图像可推知 414 s 内的位移 此 m 甲 m 乙 ,故 A 正确,B 错误。 释放瞬间 v=0,因此空气阻力 f=0,两球均只受重力,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 g,故 C、D 错误。 B 组图可知运动员离开蹦床的时间为 2 秒,则上升和下降的时间均为 1 秒,则运动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