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物理复习题 第1章 第3讲 运动图像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2015 湖北宜昌第一次调研,17)一定质量的小球自 t=0 时刻从水平地面上方某处自由下落,小球与地面碰后反向弹回,不计空气阻力,也不计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小球距地面的高度 h 与运动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取 g=1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最新海量高中、5 m/2 m/5 s 内走过的路程为 2.5 t=6 s 时与地面发生第四次碰撞5.(2015 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 像正确的是()6.(2015 湖北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15)在一次空军演习的任务中,某士兵从悬停飞机上无 4、位移 x、速度 v、加速度 a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 t=0时刻初速度为零,则下列图像中该物体在 t=4 s 内位移一定不为零的是()9.(2015 北京师大附中月考,4)将甲、乙两球从足够高处同时由静止释放。 两球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 f 仅与球的速率 v 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 f=kv(k 为正的常量)。 两球的 像如图所示。 落地前两球的速度都已达到各自的稳定值 v1、v 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放瞬间甲球加速度较大 提升题组10.(2016 浙江绍兴一中期中)为了测量蹦床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并在计算机 7、组基础题组1.B像所能表示出的位移只有两个方向,即正方向与负方向,所以 像所能表示的运动只能是直线运动。 线的斜率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可知,速度在变化,所以该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B 正确,A、C、D 错误。 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故 7 s 内质点的位移为2(2+4) (2+3) m=3.5 m,当 t=7 s 时,质点在轴上的位置坐标为 3.5 m+3 m=6.5 m,B 正确。 置坐标图像显示的是物体的运动轨迹,从图可以看出甲、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A 正确;三个分队的初末位置相同,位移相等,但路程不同, 错误;因不知道三个分队运动的时 8、间大小关系,故无法比较三个分队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C 错误。 图像可得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前的释放高度 h=20 m,则可得第一次落地时速度为20 m/s,则 A 错误;由图像可知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5 m,可得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为 v=10 m/s,则 B 错误;由图像可知小球与地面第二次撞击后在空中运动 1 s,然后与地面发生第三次撞击,所以有 h=10m=m,则在 45 s 内小球走过的路程为 s=2h=2.5 m,故 C 正确;根据图像规律可知,小球第四次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应在 56 s 之间,故 D 错误。 题图知在 01 s 内,a=1 m/体从静止开始做正 9、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1 s 末速度v1= m/s,在 1 2 s 内,a 2=-1 m/体将仍沿正方向运动 ,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v2=v1+,23 s 内重复 01 s 内的运动情况,34 s 内重复 12 s 内的运动情况,故选 C 项。 线与 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 04 s 内的位移 m=60 m,选项 A 错误;由图像可推知 414 s 内的位移 此 m 甲 m 乙 ,故 A 正确,B 错误。 释放瞬间 v=0,因此空气阻力 f=0,两球均只受重力,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 g,故 C、D 错误。 B 组图可知运动员离开蹦床的时间为 2 秒,则上升和下降的时间均为 1 秒,则运动员。2017年高考物理复习题 第1章 第3讲 运动图像 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2、时,甲在乙前面,水平直线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 前车突然以恒定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车后,后车以与前车相同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 x,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下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应保持的距离至少为()2015 辽宁沈阳一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像,其中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最新海量高中、两物体相遇D.0
3、系数为 k,发射弹丸时每根橡皮条的最大长度为2L(弹性限度内),则发射过程中裹片对弹丸的最大作用力为()2015 重庆一中月考,16)如图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 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 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 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04 05 汽车顶起,汽车顶起,圆柱体上放一物块 P,圆柱体绕水平轴 O
子或离子要克服分子或离子之 间的引力,需要向外界吸收热量,这是一个物理过程(物理变化)。 另一个过程则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又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放出热量是一个化学过程。 小结: 扩散的过程 水合过程 溶解中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理过程) 化学变化(化学过程) 溶解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 放热 在溶解时: ①当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 放出的热量时,则总体表现为吸热。
解平衡 结晶和溶解是相反的过程,但在一定条件下,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可逆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既可正向也可逆向进行的过程。 吸收能量 吸收能量 放出能量 放出能量 固态 液态 气态 溶解速率 结晶速率;溶质 不断溶解 ,溶液是 不饱和溶液 溶解速率 结晶速率;溶质 不断结晶析出 ,溶液是 过饱和溶液 溶解速率 = 结晶速率;溶质 量保持不变,不再减少 /增加 ,溶液是 饱和溶
展示平台,并对学生的归纳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发现归纳交流完善。 电子式的书写主要通过教师示范,在明确书写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书写一些简单的电子式表示。 五.教学案例 学生书写 1~18 号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的 排布 复习引言: 怎样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 归纳 练习(结束) 学生阅读思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学生阅读思考
2、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球 C 置于光滑的半球形凹槽 B 内,B 放在长木板 A 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现缓慢减小 A 的倾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到三个力的作用8.(2015 江西南昌调研改编)(多选)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 a、b 串接在一起,a 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 开始时两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力作用在b 弹簧的 P 端向右拉动弹簧,已知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