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物理复习题 第9章 第2讲 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2、可分别由电子枪的加速电压和励磁线圈的电流来调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子束径迹的半径变大最新海量高中、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变大4.(2014 课标,20,6 分)(多选)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 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正电子和质子。 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5.(2016 广东广州广雅中学模拟)(多选)如图所示,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三个质量和电荷量都相同的带电粒子 a、b、c,以不同速率对准圆心 O 沿着 向射入磁场,其运动轨迹如图。 若带电粒子只受磁场力 3、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半径 R=可知,v M 错误。 因洛伦兹力与速度方向时刻垂直,故不做功,C 错误。 由周期公式 T=及 t=T 可知,t M= 错误。 最新海量高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偏转角,可知带电粒子运动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为 60,因此由几何关系得磁场宽度 l=r 0= 0,未加磁场时有 l=以可求得比荷=,期可由 T=求出,B 项对;由题给条件无法求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和其运动的半径,所以C、D 项错。 B 组离子均向下偏转打到屏 P 上,根据左手定则可知 a、b 均带正电,A 项正确。 又因a、b 为同种离子,m、q 均相同,由 R=,T=,可知它们的轨道半径 R 与周期 T 也均相同 4、。 而 b 离子的轨迹是一个半圆。 a 的路程比 b 的路程长,飞行时间也比 B、C 项均错误。 b 在 P 上的落点到 O 点的距离等于圆轨迹的直径,说明 点最远,故 D 项正确。 据 m,可知粒子的运动半径 R=a,因此 =60时,粒子恰好从 A 点飞出,故 =60飞入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恰好是周期的六分之一,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故 B 错误;以 =0飞入的粒子恰好从 点飞出,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也恰好是周期的六分之一, 从 0到 60,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先减小后增大,故 C 错误;因为以=0飞入的粒子在磁场中恰好从 点飞出,因此在 界上只有一半区域有粒子射出,故D 正确。 11. 答案F mg+。2017年高考物理复习题 第9章 第2讲 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 r225。 o”。 还有吗。 生丁:第三段第一行,’慨叹”。 第二行“炽热”„„ 师:什么热。 生丁:炽( ch236。 )热。 师:对,(板书)“ ch236。 ”。 这个同学英语特别好。 名画家威尔哈德。 “哈”读成什么了。 生:哈( hǎ)。 师:还有吗。 生:十一段有一个“白髯”。 师:(板书)“ r225。 n” 还有一个错音。 生:魁梧,念“ r”。 师:对,念“ r”。
3、的(x 6) 23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Ax Bx9 6Cx Dx3 2解析:依题意得, ,|3,又 0,因此 3,所以 3x ,解得2| 23 6 2x ,当 k0 时,x f(x)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x。 9 9 9答案:知 f(x)xx,则 f(x)的最小正周期和一个单调增区间分别为()A, 0, B2, 4,34C, D2 , 8,38 4,4解析:由 f(x)x 1 2
2、 4 2) 4 2 kZ,所以 的最小正值为。 38 38答案:了得到函数 yx 的图象,可以将函数 y 图象()2A向右平移 个单位 B向右平移 个单位12 4C向左平移 个单位 D向左平移 个单位12 4解析:因为 y 所以将 y 图象向右平移 个2 (3x 4) 2 12单位后可得到 y 图象。 2 (3x 4)答案:函数 y3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2x
象,组成了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 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情。 ( 2)师问:词人此时是一种愁苦孤独的心情,那么他是如何排遣这种 “ 春愁 ” 的呢。 ①学生稍思考 —— 齐答 —— 教师点拨 明确:借酒浇愁,对酒当歌。 ②师再问:这种排遣方式有没有效果呢。 ③学生思考 —— 齐答 —— 教师点拨 明确:这种排遣方式没有效果。
2、B, 为负电荷,q 2016 湖北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联考)如图所示,真空中同一平面内 线上固定电荷量分别为+Q 的两个点电荷,两者相距为 L,以+Q 点电荷为圆心,半径为画圆,a、b、c、中 a、b 在 线上,c、d 两点连线垂直于 电荷量为 q 的负点电荷在圆周上运动,比较 a、b、c、d 四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 a q 在 b 点的电势能最大C.在 c、d q 在 a
求: ( 1)铭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画出韵脚,指出押的是什么韵。 ( 2)找出本文的对偶句 . ( 3)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三)查工具书,看注释;互相讨论,翻译文章。 (理解实词、虚词的意思或作用) 山不 在 高,有仙 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 斯 是 陋室 , 惟 吾 德馨。 苔痕 上 阶(阶)绿,草色 入 帘(帘)青。 谈笑有 鸿 儒 ,往来无 白丁。 可以 调 素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