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 22-1 种群 b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 4 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 7 个10 m10 m 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 25 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在开始实验后的第 1 天和第 85 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 35定时灌溉 驱走大蚂蚁 增加 70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 10不灌溉驱走大蚂蚁 减少 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即是否灌溉和是否驱走大蚂蚁。 定时灌溉的情况下,驱走大蚂蚁比不驱走大蚂蚁时,小蚂蚁出现率增加的幅度大;不灌溉的情况下,驱走大蚂蚁比 2、不驱走大蚂蚁时,小蚂蚁出现率减少的幅度小,可见,大蚂蚁抑制小蚂蚁数量的增长,且影响其活动范围,A 错误, C 正确;该实验在 4 个处理区各选取7 个点观测不同处理对小蚂蚁活动的影响,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B 正确;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减少,由此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 正确。 最新海量高中、0 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tN 约为 120000 个答案群数量在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刚迁入新环境中需适应一段时间,A 项错误;由题图可知酵母种群数量呈 “S”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 ”型增长曲线, B 5、大);通过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125 只/。 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某省人口的出生率为 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答案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反映的是数量特征的“年龄组成” ;出生率和死亡率也属于种群数量特征;而某种植物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反映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 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 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 )之间的关系,直线 p 表示1N t。 甲曲线上 7、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2)直线 p 表示 以直线上方各点表示 N t,种群增长,直线 p 上的点表示种群数量不变,直线 p 下方的点表示1N t,种群数量减少;N a 时,甲代表的生物种群数量后一年减少,更容易消亡。 (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所以要恢复生物多样性应首先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最根本的保护措施。 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