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 22-2 群落 b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确的是()解析灌木阶段由于除了草本植物外还增加了灌木,同时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成为许多鸟类栖息地,因此物种丰富度比草本阶段高,A 错误;灌木阶段空间结构更为复杂, B 错误;灌木阶段由于物种丰富度高,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强,C 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在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也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群落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解析种群分布型的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故 A 正确;这种分布型的改变主要是灌木适应 3、,可控制蝗虫等有害昆虫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题考查种间关系。 由题干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为捕食关系,A 项正确;水稻与青蛙不能构成竞争关系,青蛙对害虫的捕食可以保护水稻,两者是种间互助关系,B 项错误;病毒 毒 V 和水稻是寄生关系,C 、D 两项错误。 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土层 物种数 个体总数05 1 79510 201015 解析表中的信息说明不同的土层中分布有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 正确;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有关 4、,B 错误;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有些是消费者,有些是分解者,C 错误;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说明该种群数量下降,物种丰富度并未下降,D 错误。 误的是()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于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A 正确;人类活动可以使自然演替的速度改变,而演替方向不一定会改变,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有一定的变化,C 错误;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 正确。 误的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故 A 5、 正确、 B 错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C 正确;初生演替是在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茎等的地方发生的演替,D 正确。 最新海量高中、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 5 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 6、演替类型。 近 50 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 填“未发生改变 ”“变慢” 或“变快”) ,演替的方向_( 填“发生改变 ”或“未发生改变 ”)。 答案(1) 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 (1)(2)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 22-2 群落 b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4. 收集方法 ( 1) ,原因是 ( 2) ,原因是 5.操作步骤: 总结 操作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其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 查”“装 ”“ 定”“点”“收”“离”“熄” 等 7个字,可用谐音记忆为“ 茶”“庄”“定”“点”“收”“利 ”“ 息 6. 检验 :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 集气 瓶。 7. 排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 :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 集气 瓶。 : ( 1)
3、230,得 x1 ,且 x1 为函数 f(x)的极大值点,x 1 为函数 f(x)的极小值点函数 f(x)在区间(a,6a 2)上有最小值,则函数 f(x)的极小值点必在区间 (a,6a 2)内,且左端点的函数值不小于 f(1),即实数 a 满足 10,此时函数4 3x1 不是函数 f(x)的极值点,A、B 选项均错误当 k2014 时,f(x )(x 1) 2014 f(x
A.铁 B.氢气 C.氯化钠 D.铜 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 D.氧气 3.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 ) A. 冰融化成水 B. 二氧化碳变成了干冰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了汞和氧气 D.碘加热变成了碘的蒸气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A.分子大原子小 B.是否能构成物质 C.在化学变化中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D.是否在不断地运动
2、,且有 2f(x) x)不等式(x2014) 2f(x2014)4f ( 2)0 的解集为_答案(,2016)解析由 2f(x)x)x 2,为 F(x2014)F( 2)0,即 F(x2014)F( 2),又因为 F(x)在(,0)上是减函数,所以 x20140.若 m0,f ( x)f (x)在(,0) 单调递减,在(0 , )单调递增(2)由(1)知,对任意的 m,f(x)在1,0
4、时间: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 (3)根据免疫对象: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 命题法 3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 2、细胞 3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仅细胞 4 中含有控制合成物质 a 的基因C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D细胞 5 仍保留分裂能力答案析题图可知
( ) ,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 ( ) ,将砝码放在左盘,称量物放在右盘,称量结果为 (1g以下用的是游码 )。 则称量物的实际质量应是 ( ) 8ml 液体,应选用 ( ) ,应立即用 ( ) ,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水冲洗 ,后用水冲洗 ( ) ,应该用药匙或纸槽 A. 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回收,并放入原试剂瓶中 B. 块状固体,应该用镊子 C. 不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