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中考物理专题强化训练(15)科谱阅读题(含答案)内容摘要:
2、动作用,导致罐子(滚筒)反转,在反转过程中,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 罐子(滚筒)在来回滚动过程中,就是罐子(滚筒)的动能和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之间进行相互转化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与罐子(滚筒)原理类似的装置还有很多,例如:八音盒上弦之后就可以自动弹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橡筋航模飞机上弦之后就可以使螺旋桨旋转带动飞机升空;带发条的玩具等。 这些器具都没用电池,它们动力的来源就与我们神奇的罐子(滚筒)有着相同的原理。 图 (1)请举出一个日常生活中与罐子(滚筒)原理类似的装置_(与文中不同的)。 (2)写出所举例子中的机械能是怎样转化的:_。 (3)罐子(滚筒)在向下滚动的过程中弹性势能_,在向上滚动的过程 3、中_能转化成了_能。 2原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科技馆有一个体验项目,名字叫高空踏车。 在高空中的钢丝上演员能够稳稳当当自如地踏车,那么,稳定的秘密是什么呢。 不倒翁,你们都看见过,有的同学还玩过,不论你怎么使劲推,它都不会倒,甚至你把它横过来放,一松手, “倔强”的不倒翁又会站立在你的面前,这是怎么回事呢。 例如:一块水平 放置的砖头,不论风吹雨打,总是稳稳地立在原地;如果你把它竖起来,一有“风吹草动”也就是风大的时候,它就可能翻倒。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因为物体的稳定程度由通过物体重心的重力作用线和接触面的位置关系所决定的,若通过物体重心的重力作用线偏离接触面,物体就容易倾倒。 那么, 5、的“锥体上滚”实验,也是这个道理,由于锥体的形状和两边轨道的形状,看起来它好像在上升,实际上它的重心在下降,因此这只是一种假像,当我们了解了它的本质,实质是重心降低了。 在生活中为增加物体的稳定性,我们常常采用增大物体下部的重力,如:电扇底座、话筒架、公共汽车站牌等。 利用降低物体重心来增加稳定性这一特点,还可以做许多有趣的实验和解释一些现象。 (1)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重心越低,稳定性越_。 (2)物体的稳定性与_有关。 (3)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_。 3原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 早在公元前 500 年,我们的国家就制成了会飞的竹蜻蜓。 只要用手轻轻搓动手柄,松开手就可以让它飞上蓝天。 现代 6、直升机的发明就是受到了我国古代竹蜻蜓的启发。 飞机为什么能够飞起来呢。 它的主要升力来自于机翼。 仔细观察飞机的机翼如图 所示,它和鸟的翅膀形状非常相似,上下两个表面并不相同。 当飞机在向前运动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有气流迎面流过机翼。 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 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生活中利用流动空气的实例很多。 喷气式飞机也是利用向后喷气,推动飞机向前的。 火箭升空也是同样的道理。 火箭之所以可 7、以 飞起来,是因为火箭发动机靠燃料直接燃烧喷射,产生相反方向的动力,火箭受到了燃料燃烧向后方喷射而产生的相反方向的力。 流动的空气产生推力应用非常广泛,除了帆船、飞机、火箭,还有气垫船呢。 气垫船不仅通过向后吹风使自己前进,还巧妙地利用了向下吹的风,利用向下吹风做什么呢。 气垫船是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和水面(或地面)间形成气垫,气垫是用大功率鼓风机将空气压入船底下,由船底周围的柔性围裙或刚性侧壁等气封装置限制其逸出而形成的,使船体全部或部分垫升,从而大大减小船体航行时的阻力,实现高速航行的船。 我国气垫船的发展:从 50 年代后期起,即着手气垫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气垫船的开发。 50 多年来,在气垫技术方面 9、要动力来源是:_。 (2)火箭升空时受到了燃料向后方喷射而产生的相反方向的力,这是因为_。 (3)气垫船是一种以_在船只底部衬垫承托的气垫交通工具。 气垫船是高速船的一种,它航行速度比同样功率的船 只要快,主要原因是_ _。 4原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由于流体的粘滞性,使得物体在流体(气体或液体)中运动时,都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 流体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流体阻力大小还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此外,流体阻力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头圆尾尖(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较小。 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 10、越来越大,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通常被称为收尾速度。 图 在液体中一般情况下,半径为 R 的小球以速度为 v 运动时,所受的流体阻力的大小可用公式 f 6 示( 为流体的粘滞系数,已知球的体积公式是 V 知流体的43粘滞系数 可能 与流体的浓度有关。 小球在流体中运动时速度越大,受到的阻力越大。 那么密度为 、半径为 R 的小球在密度为 0、粘滞系数为 的液体中由静止开始下落时的vt 图像如图 所示。 (1)雨滴在高空形成后从静止开始下落后,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重力_(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阻力。 (2)雨滴下落一段距离后,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是由于随着 12、加栩栩如生。 这种 3D 眼镜利用的是色差式 3D 技术,即大家常见红蓝、红绿等有色镜片类的 3D 眼镜。 色差式可以称为分色立体成像技术,是用两台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画面中。 用肉眼观看的话会呈现模糊的重影图像,只有通过对应的红蓝等立体眼镜才可以看到立体效果,就是对色彩进行红色和蓝色的过滤,红色的影像通过红色镜片,蓝色的影像通过蓝色镜片,模拟两只眼睛看到同一景物的不同影像位置,使平面的影像在大脑中重叠呈现出 3D 立体效果。 放映机的画面通过红色镜片(左眼),拍摄时剔除掉的红色像素自动还原,从而产生真实色彩的画面,当它通过蓝色镜片(右眼)时大部分被过滤掉,只留下非常昏暗的画面,这就很容易被人脑忽略掉;。北京2016中考物理专题强化训练(15)科谱阅读题(含答案)
相关推荐
3、们实验探究的步骤:按照结构图组装好电磁炮,_。 _。 重复实验步骤,再做四次实验。 分析数据,整理实验仪器。 2原创科学活动课上,老师教小明自制静电发动机如图 甲所示。 老师先将一个塑料杯外面套一层铝箔纸,其外再套一层塑料杯和一层铝箔纸,做成一个电容杯,用一条铝箔纸做导线,连接在电容杯的铝箔上;然后用双面胶将一个塑料杯外壁均匀贴上铝箔条,并留有等间距的空隙,用竹签在中间顶一下,顶出一个凹坑
2、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5)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 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选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_(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22015西城二模 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要利用凸透镜、小纸盒和小纸筒制作简易照相机。 (1)小组同学们准备了多种尺寸的小纸盒和小纸筒,实验室中有材质相同
3、正方体木块换下小正方体木块,并使木块红色面朝下放在木板上,仿照步骤再做一次。 滑动摩擦力f F,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验证自己猜想的对错。 图 分析小丽的实验操作,请回答:(1)两个正方体木块红色面朝下放置的目的是:_。 (2)实验时“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的原因是:_。 (3)小丽的实验探究过程存在的 问题是:_。 32015怀柔二模 小兰想利用杠杆(型号 支架(铁架台)一套
2、东利用一个已经调零的弹簧测力计、一根轻质细线、一个小石块、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测量某液体 B 的密度。 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出了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 补充完整:(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与液体 B 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为 G,并记录在表格中;(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拉力为 记录在表格中
2、 乙 56,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球下沉到水底,且 甲 水 65B乙球在水中漂浮,且 乙 水 23C甲球在水中漂浮,且 甲 水 56D乙球下沉到水底,且 乙 水 6532015 通州二模 如图 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 A 和 B 内盛有等高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将质量相等的甲球和乙球(两球密度分别为 甲 、 乙 )分别放在 A、B 容器的液体中,两球均沉底
时,把小磁针放在水平的 通电直导线的下方,通电后发现小磁针不动,用手拨动一下小磁针,小磁针转动 180o后静止不动,由此可知通 电直导线放置情况是 (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正西南 D.正西北 解析: 由于地球磁场的作用,小磁针静止时 N 极指向地球的北极,如果通电导线是南北方向放置的,则不论电流方向指向南还是指向北,小磁针静止时将偏离南北方向而指向东 西方向,即磁针转动的角度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