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中考物理专题强化训练(13)实验探究题(含答案)内容摘要:

3、正方体木块换下小正方体木块,并使木块红色面朝下放在木板上,仿照步骤再做一次。 滑动摩擦力f F,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验证自己猜想的对错。 图 分析小丽的实验操作,请回答:(1)两个正方体木块红色面朝下放置的目的是:_。 (2)实验时“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的原因是:_。 (3)小丽的实验探究过程存在的 问题是:_。 32015怀柔二模 小兰想利用杠杆(型号 支架(铁架台)一套,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50 g10 )两盒,探究:“杠杆平衡时,如果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 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帮她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将支架放在水平桌面上,组装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 4、螺母,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位置。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4 个钩码的重力 G,将 4 个钩码挂在支点左侧 0.1 m 刻度线处。 将杠杆受到的 4 个钩码的拉力作为阻力 阻力臂为 .1 m,阻力 G。 将阻力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2 个钩码的重力 G,作为动力 两个 钩码挂在杠杆支点右侧,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将杠杆右侧受到的钩码的拉力作为动力录支点右侧挂钩码位置到支点的距离作为动力臂 动力 1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中。 保持支点左侧所挂钩码_不变。 依次测量 3、4、5、6、7 个钩码的重力作为动力,并依次挂在支点右侧,调节右侧钩码到支点的距离(即动力臂的 6、总质量用 m 表示,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 F 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 s 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 h 表示;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保持动滑轮所挂钩码个数不变,依次改变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仿照步骤又做了 5 次实验,并把各次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刚实验前的猜想是_。 (2)小刚在对猜想探究时,他需要控制的变量是_。 (3)小刚是通过改变_来改变自变量。 (4)请你帮助小刚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参考答案1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没有改变通过 A 点(或 B 点)电流的大小(1)电阻两端的电压(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3) 8、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同。 3(1)个数及位置(2)阻力和阻力臂(3)动力臂4(1)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当机械效率一定时,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2)机械效率(3)匀速拉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4)如下表所示m/ms/W 总 /用 /J解析 (1)由题意知,小刚想探究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有用功跟总功的关系,根据机械效率的概念可知,机械效率相同,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不变,即有用功与总功成正比。 (2)要探究有用功与总功的关系,需保持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3)实验中,是通过改变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来改变总功的。 (4 )根据 W 有用 总 知,表格中应包括物体质量 m、上升高度 h、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拉力 F、总功 W 总 及有用功 W 有用 ,并注意单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