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专题三 连贯题切忌找不准首句、不看陈述对象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是对语言连贯能力的考查。 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巴黎诞生了众多的世界级艺术大师,先写对本地艺术家的培育,再写对来自外域艺术家的扶持。 答案:2(2015内蒙古赤峰市高三模拟) 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组是()“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A B C D解析 4、选 B。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整段文字的话题为“家风” ,围绕现在如何对待家风,以及媒体的责任等问题进行解说,结合上下文的语境以及标点符号来看,第句是一个总结句,不应放在句号的后面,故按照先“引导”后“应对”的逻辑顺序可以确定句号前的语序应为。 再结合后面语境的提示,第句中“广大群众”参与、传递,可知放在最后,由此确定句号后的语序应为。 故此答案为 B 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无意颂扬苦难。 如果允许选择,_,_,_。 _。 _,_。 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深刻的底蕴。 由于它来之不易,绝不会轻易丧失人性的某些特质, 5、唯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A BC D解析:选 C。 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他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首先用排除法,和相比较,更符合文意,假如衔接,文段显得很突兀, “它”不知指代的是什么。 如果是,那么正好暗合了文段的首句。 到此已经得出答案 C,而且后文“它”指代上文的“苦难” , 句中“借此机会”紧密地衔接句的“一种机会” ,句中的“它”指代句 7、于话题“中国珠算” ,围绕“中国珠算”的特点及优点分别从不同方面来解说,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句承接上句,总说算盘的结构,第句紧接第句,介绍算盘蕴含的原理;第句承接上文,介绍珠算口诀,第句紧接第句说明口诀的作用;第句进一步描述“中国珠算”的优点,第句描述珠算可以与电子计算器相媲美。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说文解字里没有“饺”这个字,_。 _。 _。 _,_,_,是用面皮包起羊肉煮来驱寒的, “娇耳”即后来的“饺耳” “饺子”。 它的意义非常单一,可见它被创造的原因,就是饺子的出现可以看出这种食品的源远流长它的出现约在魏晋南北朝前后,因物品诞生而造有研究认为饺 9、面也是孔子为避免尴尬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技巧。 说明我们的先人已经开始正视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态势的矛盾早在周易中就已萌芽中国古典美学的这一审美观念周易系辞说:“书不言尽,言不尽意。 ”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模仿说根本不同A BC D解析:选 C。 先从中国说起,然后说国外。 在第一位。 接着说中国应该是同说周易不能分开。 总结,在最后。 8(2015甘肃省定西高三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杭州塘栖古镇,一家名为“老刀”的传统糕点店铺前挤满了来自各地的食客,_,_,_。 _,_,_。 “老刀”指的是糕点老师傅的意思原来这句话出自乾隆之口豆酥糖、椒桃片、饿煞饼、枇杷梗各种江 11、D楼阁新成花欲语解析:选 B。 A 项“落红满地”写的是晚春景色,与“此是春来第一声”矛盾。 B 项与诗歌内容和意境正好相符。 C 项“春山”写的是山中景色,与第一句“城雪初消”的“城”矛盾。 “一路鸟空啼”写的显然不是一声鸟啼,与“春来第一声”矛盾。 D 项未写声音,也看不出描写春天景色的意思。 10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解析:选 B。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开到一半的石榴花鲜艳欲滴,与浓绿的叶 13、”这两个特征去分析。 12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文意最连贯的一句是()任何一个神经细胞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系列与之有关的记忆群的活动。 情节是以“自我”来根据事物内容自问自答,边设置场景、角色,边加以深化发展的。 形象思维构出画面(可视内容) ,语言记忆( 逻辑思维) 则是“自我”根据画面内容做出的逻辑反应,成为下个画面的心理需求,概括地说,_。 A逻辑思维内容确定了形象思维内容,形象思维又诱导了逻辑思维 B逻辑思维内容确定了形象思维内容,同时又诱导了形象思维 C形象思维内容确定了逻辑思维内容,同时又诱导了逻辑思维 D形象思维内容确定了逻辑思维内容,逻辑思维又诱导了形象思维解析:选 D。 前面语境说“形象思维构出画面 ”, “根据画面内容做出的逻辑反应” ,其陈述对象是“形象思维” ,A 、B 项换成了“逻辑思维” ,可排除。 “成为下个画面的心理需求” ,说明“逻辑思维又诱导了形象思维”。 13下列各句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句是()尊严的具体性不只表。第六章专题三 连贯题切忌找不准首句、不看陈述对象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成绩查询地址: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滁州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答题卡姓 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3则作答无效。 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时,必须用2描浓。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
1、初 中 英 语 外 研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元 练 习一、听力(听力)(共 20 小题;共 20 分)听力部分(20 分)择与句意相符的图片。 每个句子读一遍。 (5 分)1. A. B. C. 2. A. B. C. 3. A. B. C. 4. A. B. C. 5. A. B. C. 择正确的答案。 每个句子读两遍。 (5 分)6. A. I B. I t. C. I A. it
1、初 中 英 语 外 研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元 练 习一、听力(听力)(共 20 小题;共 20 分)A. 情景反应。 (共 7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7 分)本题共有 7 个小题,从下列各题 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语。 (每小题念两遍)1. A. B. to C. Im a A. B. 0. C. My A. Its of a A. B. s C. a A. do
1、初 中 英 语 外 研 版 七 年 级 下 册 y 元 练 习一、听力(听力)(共 20 小题;共 20 分)听力测试(20 分). 听句子,选出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 (5 分)1. A. . . A. . . A. . . A. . . A. . . 听句子,选择恰当的答语。 (5 分)6. A. Im . I ,A. s B. Im C. s it . A. Id B. C. A. I
3、、漫无目的之意。 傍晚时分,诗人于百无聊赖中漫步登楼, “漫”字贴切传神地传达出诗人惆怅满怀而又无可排遣的心情,为后面写“愁”张本。 2(2015贵州六盘水联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注韩驹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
丙同学说 :“若 A 电容器带电比 B 电容器带电量多 ,则 A 的电容就比 B 的电容大 ”.此说法对吗 ?为什么 ? 丁同学说 :“若 A 电容器两端电压比 B 电容器两端电压大 ,则 A 的电容就比 B 的电容大 ” 此说法对吗 ?为什么 ? (七)本节小结: 班级 姓名 座位 检测卡 一个电容器,带了电量 Q 后,两极板电势差为 U,若它带的电量减少 Q/2,则( ) A.电容为原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