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13固体和液体6内容摘要:
活。 生产中一些事例类比加以说明,决不要从统计理论上去阐述。 对晶体的多形性,可先让学生回顾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成份,以及它们的硬度。 对比指出,化学成份一定的晶体,可以有几种形状的空间空间结构,其物理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对液体的表面张力一节的研究,首先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液膜有收缩的趋势建立起感性认识。 接着介绍 “ 表面层 ”。 应当向学生说明,液面有收缩的 “ 趋势 ”是无法直接观察到,我们只能凭所能看到液面收缩的过程和结果来说明液面应当具有收缩的趋势。 对 “ 收缩趋势 ” 的含义,学生会觉得抽象,我们可通俗地说成是有 “ 收缩的可能性 ” ,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 ” 可能性 “ 就转变为现实。 然后,把问题引向为什么液体的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首先让学生从课本图中看出表面层和液体内部分子分布的疏密不同,进而说明汽分子是从表面层中飞出的,所以表面层分子的分布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即分子 间的距离更大些。 接着在引导学生回顾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和分子距离的关系之后,便可得出表面层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应表现为引力。 其次,再从宏观的角度在液面上任意划一条分界线(强调 “ 任意 ” 的含义),把液面分为两部 份,从课本图学生可以看出,分界线 MN 两侧液面的分子间相互的吸引作用有可能使两部分液面靠得更拢,即有收缩的趋势。 最后,提出 “ 表面张力 ” (不必解释 “ 张力 ” 的含义),指出表面张力是促使液面收缩的力。 根据大纲要求,不介绍表面张力的方向,更不要求介绍表面张力系数。 对课本中涉及的现象解释,主要从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液面收缩去分析。 练习二( 2)题较难,可提示学生注意:纱线间空隙较小,隙中雨水的重量较小,在重力作用下,隙中雨水下表面向下凸出。 对 “ 浸润和不浸润 ” 一节,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在玻板上的扩展和浸入水里的玻片 被拿出来,仍然附着有水的现象,再观察水银滴在玻璃上收缩成球形和玻片浸入。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13固体和液体6
相关推荐
2、/H 4(g)+2O 2(g)(g)+2H 2O(l) ;H890KJ/(g)+4O 2(g)2(g)+4H 2O(l) ;H890KJ/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C(s)+O 2(g)(g) ;H 1 C(s)+ O2(g)CO(g) ;H 2S(s)+O 2(g)(g) ;H 3 S(g)+O 2(g)(g) ;H 4H 2(g)+ O2(g)H 2O(l) ;H 5
4、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很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2010 年、2011 年降水量远少于多年平均降水量B上游水土保持工作非常出色C三峡水库的建设D挖沙船作业56.【解析】第 5 题,越往长江下游地区,含沙量越大,径流量越大,故三个水文站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乙甲丙。 第 6 题,甲水文站 2010、2011 年的年输沙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很大,说明该水文站上游在 2010
3、】(1)中部日数多,南北部少;平原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东南部最少 (或北部日数中间多周边少,南部西多东少)。 (2)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术;适当施用化学药剂,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 2(10 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 1月 10日,美国中部遭遇了数十年来最低气温,局部气温甚至达到零下 50。
3、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 、 “放热” )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 (填“增大” 、 “减小” 、 “不变” ) ,原因是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填“有” 、 “无” ) ,原因是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 1和 1 ,E 2 (填“增大” 、 “减小” 、
5、)OH(g)+H 2O(g)H=00 0C 时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 C()= 1 C(H 2)= 1 开始反应,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使用催化剂 I 时,反应在 10 小时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 2)=(Lh)1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A当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充入氩气増大压强有利于提髙 O 2平衡转化率: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催化剂 催化剂
不对。 虽然食盐和橡胶的形状人为地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内部物理性质并未变。 师:那么晶体和非晶体在物理性质上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师生一起共同分析刚才的随堂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结论:云母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导热性能不同,玻璃非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导热性能是相同的。 教师强调指出: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不仅导热性能不同,机械强度和导电性等其他物理 性质也不同。 也就是说,晶体内部的物理性质与方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