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寒假作业10 新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摘要:
4、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 烧杯中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p、 q 为 直 流 电 源 两 极 , A 由 2 价 金 属 单 质 X 制 成 , B、 C、 D 为 铂 电 极 , 接 通 电 源 ,金 属 X 沉 积 于 B 极 , 同 时 C、 D 产 生 气 泡。 试 回 答 :(1)p 为_极,A 极发生了_(填反应类型)反应。 (2)C 为_极,试管里收集到_;D 为_极,试管里收集到_。 (3)C 极的电极方程式是_。 (4)当电路中通过 子时,B 电极上沉积金属 X 的质量为 g,则此金属的摩尔质量为_。 (5)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A、B 电极附近溶液的 “增大” “减 6、个实验方案: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 a g,放入 ,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 总质量为 b g(假设 分反应) ,实验完毕后:甲方案:通过精确测量硬质玻璃管和 的总质量为 c g,进而确定 相对原子质量。 乙方案:通过精确测定生成水的质量 d g,进而确定 相对原子质量。 请你分析并回答:_方案所测结果更准确。 你认为不合理的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 若按合理方案测定的数据计算,相对原子质量为。 最新海量高中、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故 A 错误;B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 B 错误;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氢离子放电,促进水的电离,故 C 正确;D 7、可逆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速率、转化率均无关,故 D 错误;故答案选 C 、根据 极上硝酸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知该电极是阴极,所以铅蓄电池的A 极为正极,电极材料为 A 正确;B、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负极有硫酸铅生成质量增加,故 B 正确;C、根据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得:2- + 6 10 N 2 + 12 C 正确;D、电解过程中转移 2子,阳极消耗 1 摩尔水,有 2 摩尔 H+移向阴极,阳极室质量减少 18 克,阴极室放出 尔氮气,质量减少()g=换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 左 m 右 )= D 错误。 故答案选 D。 析】A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题中锌为负极,则盐桥中 8、的 误;B为电解池,a 为阴极,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a 极附近溶液的 大,错误;C精炼铜时,电解液应为氯化铜,且粗铜为阳极,错误;D锌比铁活泼,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确。 选 D。 甲可知,为电解装置,C 为阳极,发生 42+2H 2O,阴极,发生2u,总反应为 22+2H 2合乙可知,转移 4子生成 2成 1由电子与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 E 表示反应生成铜的物质的量,故 A 正确;B由总反应可知,水的物质的量相同,则 E 表示反应消耗水的物质的量,故 B 正确;C由电子与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 F 表示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故 C 正确;D因硫酸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不等,则 F 不能表示 9、生成硫酸的物质的量,故 D 错误; 故答案选 D 最新海量高中、解原理化学专题分析:根据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要想让电解后的电解质复原,则遵循的原则是:出什么加什么,加入 H) 2后溶液与电解前相同,则铜离子和氢氧根放电,说明电解过程中电解的是硫酸铜和水后,继续电解部分水,依据电子守恒计算电子转移;解答:解:H) 2从组成上可看成 2O,加入 0.2 u(2后 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 电解生成了 2,硫酸铜溶液电解完成后,又电解了0.2 2O ,由电解的总反应式:22 22+2H 2移电子2 2O 2 转移电子2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先根据原子守恒计算析出铜单质的物质的量,再 11、e +2 2. 正 2+. 正e + 222+4H + 224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1)装置 1 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发生电化学腐蚀,铁为负极,碳为正极,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说明在碳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 离子,以此判断并书写电极反应式;装置 2 为原电池,负极为 极反应为:e +,正极为石墨,电极反应为2e 2+,以此书写电池总反应;(3)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说明在石墨电极上生成 离子,电极反应为:2H 2O+2e 2 +发生还原反应,为电解池的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即 M 端为正极,N 端为负极,阳极反应为e +,乙烧杯电解硫酸铜溶液,石墨为阳极,电极反应为 44。高二化学寒假作业10 新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相关推荐
又如将一杯水放在室内,水温逐渐降低,物体的内能减 小了。 演示:在热功互换器内装一半乙醚,用软木塞盖紧,并将铜管固定后用软绳与铜管摩擦,管内乙醚不久便会沸腾将软木塞顶开。 分析:乙醚蒸气会将塞子冲开是因为人克服摩擦做了功,使管子和乙醚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结果。 再请学生举一些内能改变的实例,并回答卫星的内能是否能改变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研究,通过怎样的物理过程才使物体的内能改变。
热性的区别。 烧热的钢针针尖接触涂有石蜡的云母片的背面和涂有石蜡的玻璃片的背面,钢针接触点背面附近石蜡熔化,云母片上石蜡熔化后形成的痕迹是椭圆;而玻璃片上留下石蜡熔化后痕迹是圆。 说明云母在平面的各个方向导热性质是不同的;而玻璃(非晶体)在平面各个方向上导热性相同。 注意,不是任何晶体都具有力学、热学、电学等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有的晶体在热学性质上各向异性,另一类晶体在光学性质上各向 异性。
4、氨水中C(比为 10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用“” 、 “”或“”表示。 (1) 3 的醋酸和 1 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 c() c()(2)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盐酸和醋酸钠混合,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3)常温下,若 液中的 c()与 液中的 c(H )相同。 现将 0 倍,稀释后 液的 别用 14 )现有 等、等体积的 H)2、 2O 三种溶液,将它们分别与
4、(2)写出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 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原子的 ;肼的结构式: (2)与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 l)反应生成 知:N 2(g)+2O 2(g)N 21)H 1=195kJ1N 2)+O 2(g)N 2(g)+2H 2O(g)H 2=1写出 )和 )反应生成 ;(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高效,环境友好的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
各部分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在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便具有势能)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称 之为分子势能。 ( 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提问: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应答:当 r=r0 时, F=0, r< r0时, F 为斥力, r> r0时, F 为引力。 教师指出:由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本身。 更换不同种类液体,都不存在布朗运动。 ( 3)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 ( 4)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释布朗运动的原因 ( 1)布朗运动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 ,所谓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指存在温度差、压强差、液体振动等等。 分层次地提问学生:若液体两端有温度差,液体是怎样传递热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