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寒假作业9 新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摘要:
4、(2)写出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 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原子的 ;肼的结构式: (2)与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 l)反应生成 知:N 2(g)+2O 2(g)N 21)H 1=195kJ1N 2)+O 2(g)N 2(g)+2H 2O(g)H 2=1写出 )和 )反应生成 ;(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高效,环境友好的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 2S)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用 气和 总反应式为 2K 21)该电池工作时正极应通入 (2)该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3)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的 (填“升高” “不变” “降低” 7、,、电池工作时,电极 2离子向正极移动,则 、电极 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故 、负极 极反应式为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消耗 3移的电子为 6确。 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充电电池的化学反应都必须有电子转移;B充电电池不能无限制的反复充电、放电;C充电时,阴极、阳极反应式是放电时负极、正极反应式的逆反应;D较长时间不使用电器时,最好从电器中取出电池,并妥善存放,否则会缩短电池寿命解答:解:A充放电的化学反应有电子转移,所以必须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充电电池的使用有一定年限,所以不能无限制的反复充电、放电,故 充电时,阴极、阳极反应式是放电 8、时负极、正极反应式的逆反应,所以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故 用电器较长时期内不再使用,最好将电池取出并放于低温,干燥的地方,如果不这样,即使用电器被关掉,系统仍会使电池有一个低电流输出,这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故 选 B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侧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知识的了解,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合理利用电池,减少浪费最新海量高中、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在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B在燃料电池中,电流在电路中从正极流向负极;C在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燃料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D根据电池反应:C 2醇被氧化电极反应式。高二化学寒假作业9 新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相关推荐
4、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 烧杯中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p、 q 为 直 流 电 源 两 极 , A 由 2 价 金 属 单 质 X 制 成 , B、 C、 D 为 铂 电 极 , 接 通 电 源 ,金 属 X 沉 积 于 B 极 , 同 时 C、 D 产 生 气 泡。 试 回 答 :(1)p 为_极,A 极发生了_(填反应类型)反应。 (2)C 为_极,试管里收集到_;D
又如将一杯水放在室内,水温逐渐降低,物体的内能减 小了。 演示:在热功互换器内装一半乙醚,用软木塞盖紧,并将铜管固定后用软绳与铜管摩擦,管内乙醚不久便会沸腾将软木塞顶开。 分析:乙醚蒸气会将塞子冲开是因为人克服摩擦做了功,使管子和乙醚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结果。 再请学生举一些内能改变的实例,并回答卫星的内能是否能改变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研究,通过怎样的物理过程才使物体的内能改变。
热性的区别。 烧热的钢针针尖接触涂有石蜡的云母片的背面和涂有石蜡的玻璃片的背面,钢针接触点背面附近石蜡熔化,云母片上石蜡熔化后形成的痕迹是椭圆;而玻璃片上留下石蜡熔化后痕迹是圆。 说明云母在平面的各个方向导热性质是不同的;而玻璃(非晶体)在平面各个方向上导热性相同。 注意,不是任何晶体都具有力学、热学、电学等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有的晶体在热学性质上各向异性,另一类晶体在光学性质上各向 异性。
各部分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在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便具有势能)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称 之为分子势能。 ( 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提问: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应答:当 r=r0 时, F=0, r< r0时, F 为斥力, r> r0时, F 为引力。 教师指出:由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本身。 更换不同种类液体,都不存在布朗运动。 ( 3)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 ( 4)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释布朗运动的原因 ( 1)布朗运动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 ,所谓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指存在温度差、压强差、液体振动等等。 分层次地提问学生:若液体两端有温度差,液体是怎样传递热量的。
2、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完美的差序结构。 孔子不仅仅把礼理解为一种礼仪,而是更看中礼仪背后的道德之心,有了伦理感和道德心,礼才真正获得了依托。 于是,孔子又为礼找到了人性根据,那就是仁。 “仁者,爱人”,这种爱起于“亲亲”之爱,推而广之,终于“泛爱众” ,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仁政”。 当代一般把孔子的思想支点归结为“仁” ,突出他思想的人道主义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