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11分子及其热运动9内容摘要:
本身。 更换不同种类液体,都不存在布朗运动。 ( 3)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 ( 4)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释布朗运动的原因 ( 1)布朗运动不是由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的 ,所谓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指存在温度差、压强差、液体振动等等。 分层次地提问学生:若液体两端有温度差,液体是怎样传递热量的。 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将做定向移动,还是无规则运动。 温度差这样的外界因素能产生布朗运动吗。 归纳总结学生回答,液体存在着温度差时,液体依靠对流传递热量,这样悬浮颗粒将随液体有定向移动。 但布朗运动对不同颗粒运动情况不相同,因此液体的温度差不可能产生布朗运动。 又如液体的压强差或振动等都只能使液体具有定向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定向移动不是布朗运动。 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是产生布朗运动的 原因,只能是液体内部造成的。 ( 2)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固体的微小悬浮颗粒,液体分子是看不到的,因为液体分子太小。 但液体中许许多多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不断地撞击微小悬浮颗粒,当微小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 如教科书上的插图所示。 在某一瞬间,微小颗粒在某个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它就沿着这个方向运动。 在下一瞬间,微小颗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它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 任一时刻微小颗粒所受的撞击在某一方向上占优势只能是偶然的,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数越少。 布朗运动微粒大小在 10- 6m数量级,液体分子大小在 10- 1。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11分子及其热运动9
相关推荐
各部分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在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便具有势能)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称 之为分子势能。 ( 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提问: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应答:当 r=r0 时, F=0, r< r0时, F 为斥力, r> r0时, F 为引力。 教师指出:由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4、(2)写出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 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原子的 ;肼的结构式: (2)与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 l)反应生成 知:N 2(g)+2O 2(g)N 21)H 1=195kJ1N 2)+O 2(g)N 2(g)+2H 2O(g)H 2=1写出 )和 )反应生成 ;(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高效,环境友好的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
4、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 烧杯中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p、 q 为 直 流 电 源 两 极 , A 由 2 价 金 属 单 质 X 制 成 , B、 C、 D 为 铂 电 极 , 接 通 电 源 ,金 属 X 沉 积 于 B 极 , 同 时 C、 D 产 生 气 泡。 试 回 答 :(1)p 为_极,A 极发生了_(填反应类型)反应。 (2)C 为_极,试管里收集到_;D
2、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完美的差序结构。 孔子不仅仅把礼理解为一种礼仪,而是更看中礼仪背后的道德之心,有了伦理感和道德心,礼才真正获得了依托。 于是,孔子又为礼找到了人性根据,那就是仁。 “仁者,爱人”,这种爱起于“亲亲”之爱,推而广之,终于“泛爱众” ,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仁政”。 当代一般把孔子的思想支点归结为“仁” ,突出他思想的人道主义的一面
力做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这种情况与弹簧被拉伸时弹性势能增大是相似的。 如图 1 中弹簧拉伸, Ep 增大。 从以 上两种情况综合分析,分子间距离以 r0为数值基准, r 不论减小或增大,分子势能都增大。 所以说,分子在平衡位置处是分子势能最低点。 如果分子间距离是无限远时,取分子势能为零值,分子间距离从无限远逐渐减少至 r0以前过程,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 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 2 1010m。 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话,那么钨原子之间的距离 L就等于钨原子的直径 d,如图 2 所示。 ( 3)物理学中还有其他不同方法来测量分子的大小,用不同方法测量出分子的大小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数量级是相同的。 测量结果表明,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10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