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边塞战争诗四首 练习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诗中写“热海”之“热”,很有层次,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具体写“热”的。 答:_解析:诗歌从“侧闻”写起,然后写“正见”,诗中多用景物描写烘托“热海”之“热”。 答案:开头四句概括出热海的特点,然后写传说中热海之奇,以上是“侧闻阴山胡儿语”。 接下去写亲眼所见之景。 全诗写热海,由水中到地面再到空中,处处热气逼人,除了“侧闻”的“热海水如煮”外再没有出现一个“热”字,而是通过鸟、鱼、草、雪、沙、石、云、浪、波和月等景物的描写,表现出热海之热,使全诗真实可感。 这首诗在写法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_解析:这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想象、夸张是其主要特点。 答案:诗人 4、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精彩形象。 二、语言运用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天的红焰,是桃花用双唇点燃的;春天的青丝,是柳枝用手指拢顺的;春天的绿裳,是芳草用身躯装点的。 答:_解析:从所给的示例看,要采用拟人与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某一季节为描写对象,描写出该季节的特点。 答案:(示例) 夏夜的深邃,是明月用沉思渲染的;夏夜的静谧,是鸣蝉用歌唱烘托的;夏夜的斑斓,是星星用星光点缀的。 用对偶句式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 月 14 日电“嫦娥”三号探测器 14 日 21 时 11 分成 6、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对新闻材料的压缩要特别注意导语部分,因为这部分往往把事件的核心内容都呈现出来。 注意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 答案:(示例) “嫦娥”驾临广寒宫,“玉兔”终圆登月梦一、基础考查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1.A垣潺湲恒河沙数B惆怅通畅为虎作伥C烘干轰动哄堂大笑D旋转晕眩轩然大波解析:选 C。 A 项,“恒”读“B 项,“伥”读“D 项,“眩”读“轩 ”读“。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愁胡虏翻翻:翻转B莫遣只轮归海窟 海窟:指当时沙漠中的敌营C无那金闺万里愁 无那:无奈D长驱登塞垣 垣:城墙解析:选 A。 翻:反复,叛乱。 下列对从军行(其一)赏析有误 8、的形象。 D诗的情感韵味浑厚,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有一种浓浓的爱国情怀。 解析:选 B。 诗中感情的主流是由边塞的荒凉生发出对边患的忧虑 ,并抨击统治者所用非人,抒发自身难酬之壮志。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56 题。 从军行七首( 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_解析: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与下文“总是”一词结合起来,无论是旧声还是“新声”,都是“关山旧别情”,这样看并不矛盾。 答案: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体现出听者沉重的离愁别绪,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 10、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李诗描写了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备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 请简要分析。 _解析:两首诗歌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高诗是通过听梅花落而含蓄表现的,而李诗是通过写月光表现的。 答案:高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引发思乡之情;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的明月,很自然地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三、语言表达根据下面漫画内容,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 不超过 18 个字)答:_ 解析:仔细分析画面内容的全部要素。 重点分析“优质服务”的牌子与“等一下,我们正忙着呢”的矛盾性。 可根据这方面对比的内容组织答案。 答案:(示例 1)莫把奖励挂墙上,要将服务落行动 (示例 2) “优质”不在口头,服务贵在行动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 要求:表意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