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子刘子自传 练习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子校书。 官司闲旷,得以请告奉温凊。 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林荣之。 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 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 ”因白丞相以请,曰:“诺。 ”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遂改为扬州掌书记。 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 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 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 如是者积久,众未之知。 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 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 未几,特迁户部侍郎, 4、赐紫,贵振一时。 愚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余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 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 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 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 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 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 诏下内禅,自称太上皇,后谥曰顺宗。 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 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 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 宰相贬崖州。 予出为连州。 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 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 自连历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东都。 明年追入,充集贤殿学士。 转苏州刺史 5、,赐金紫。 移汝州,兼御史中丞。 又迁同州,充本州防御、长春宫使。 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又改秘书监分司。 一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行年七十有一。 身病之日,自为铭曰: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寝于北牗,尽所期兮。 葬近大墓,如生时兮。 魂无不之,庸讵知兮。 最新海量高中、正确的一项是()A及丁先尚书忧 丁:遭遇B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 超:破格C日夕过,言其能 过:经过D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 寝:卧解析:选 C。 过:交往,相处。 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一幸而中试泉涓涓而始流B名浮于实,士林荣之上大奇之C迫礼不死, 6、因成痼疾不如因而厚遇之D三子者皆与予厚善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解析:选 D。 A 项,就;表修饰。 B 项,代词,我;代词,他。 C 项,因此;趁机,趁此。 D 项,都为连词,和。 )A间岁,(禹锡)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 B因白丞相以请,(丞相)曰: “诺。 ”C(王叔文)因间隙得言及时事。 D特迁(余) 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 解析:选 D。 D 项,省略的内容应是“王叔文”。 准确的一项是()A刘禹锡才华横溢,一次就考中进士,隔了一年,又在吏部取士科考中考核合格,就此登上了仕途。 B刘禹锡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先是因丁尚书事件染成痼疾,后又因王叔文事件遭遇贬官,经历颇为曲折。 C王叔文实为治国大才,在其施政过 8、知道。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也。 归太祖。 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太祖在长安,欲亲征蜀,廙上疏曰:“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 故能成功于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 且韦弦 非能言之物,而圣贤引以自匡。 臣才智 浅,愿自比于韦弦。 昔乐毅能以弱燕破大齐,而不能以轻兵定即墨者,夫自为计者虽弱必固,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 自殿下起军以来,三十余年,敌无不破,强无不服。 今以海内之兵,百胜之威,而孙权负险于吴,刘备不宾于蜀。 夫夷狄之臣,不当冀州之卒,权、备之籍,不比袁绍之业,然本初 以亡,而二寇未捷,非 弱于今而智武于昔也。 斯自为 9、计者,与欲自溃者异势耳。 故文王伐崇,三驾不下,归而修德,然后服之。 秦为诸侯,所征必服,及兼天下,东向称帝,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 是力毙于外,而不恤民于内也。 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 天下有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 于今之计,莫若料四方之险,择要害之处而守之,选天下之甲卒,随方面而岁更焉。 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太祖遂进前而报廙曰:“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 今欲使吾坐行西伯 之德,恐非其人也。 ”廙著书数十篇,及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于世。 文帝即王位,为侍中,赐爵关内侯。 黄初二年卒。 最 11、/ 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 /国富民安矣C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 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D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 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解析:选 D。 给这段文字断句,首先要结合全文把握其含意,然后根据“于” “之”“则”等词的用法断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廙认为自古以来成功者都善于听取意见,因此他愿意向韦弦学习,向太祖进谏。 B刘廙指出燕国大将乐毅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却不能征服弱小的即墨的原因在于替自己谋划的人即使弱小也会很坚固。 C刘廙强调与当年的袁绍相比,虽孙权据天险,而刘备拥巴蜀,但并不比袁绍更强大。 D刘廙的 13、后置句。 “察” ,明察,了解。 答案:(1)所以能成就千秋万代的功绩的人,一定能够凭借眼前的事物就知晓远处的事物,比独断专行的人智虑周全,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也愿意广泛地在一般人中间尽量采纳意见。 (2)我担心(我们 )边界的敌人并不是像六国那样(容易对付)的敌人,而现今之世也不缺乏有才能的人,(那就可能出现政权像 )土堆崩塌一样的情况,这不能不注意啊。 参考译文:刘廙字恭嗣,是南阳安众人。 归顺了太祖。 太祖征召他担任丞相属官。 太祖在长安,打算亲自带兵出征蜀国,刘廙上奏章说:“圣人不因为自己拥有智慧而轻视平凡的人,称王的人不因为某个人而摒弃( 他的) 观点。 所以能成就千秋万代的功绩的人,一定能够凭借眼前的事物就知晓远处的事物,比独断专行的人智虑周全,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