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酬赠诗四首 练习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相隔千山万水,难通音讯。 白居易说“昨夜三回梦见君”,而元稹却说“唯梦闲人不梦君”,这是否符合礼仪。 :_解析:解答这个问题,要注意从诗人的表现手法入手。 因思念而入梦,这是时常出现的,想在梦中见到却又不得,这比“梦见”更凄苦。 答案: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楚心境。 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唯梦闲人不梦君”把凄苦的心境写得入骨三分,深切动人。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34 题。 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本有干谒请托意,作者却描绘了一幅洞房初晓 4、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二、语言运用请以下面这句话为观点句,续写一段话,要求阐述具体充分。 中汲取生命的营养。 答:_解析:能围绕“古典诗词”点出具体的诗词作品,能扣住古典诗词的特点对“生命的营养”准确阐释即可。 答案:(示例) 迷茫的时候,去品读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会从中汲取自信和勇气;消沉的时候,去品读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会从中汲取超然与力量。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不超过 16 字)应该相互尊重、相互补充。 文化特征越近,越应该同频共振、琴瑟相和。 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才是文化的百花园。 _, 6、得身千亿若为:怎么能够B唯梦闲人不梦君 闲人:不相干的人C事夫誓拟同生死 拟:比拟D良人执戟明光里 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解析:选 C。 拟:打算。 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对应错误的一项是()籍中唐诗人张司业集B元稹中唐诗人白氏长庆集C朱庆馀中唐诗人近试上张籍水部D柳宗元中唐诗人柳河东集解析:选 B。 白氏长庆集是白居易的,元稹的是元氏长庆集。 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尔忆起的浓甘薯香;逐渐是_;后来是_;再后来是拥抱祖乡的意识。 结束前,惨的是归不得,_;悲的是不得归,_;妄的是不敢归,被江南迷住的韦庄甚至还吓别人_。 但一般人的肠很有韧性,即使空肠也要回家。 “我已无家,君归何里” 8、影只。 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妙处。 _解析:从“云似墨”“水如天”两个句子来看,是比喻,渲染了兄弟离别后自己所去之地的险恶,为抒情作铺垫。 答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前一比喻,描写自己所处之地,瘴气弥漫,乌云似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处境的险恶;后一比喻,形象地描写了洞庭春色已尽,水天相接,含蓄地表达了天涯相隔、兄弟别离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78 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 秋夜沉沉北送君,阴虫 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皇甫冉:唐代诗人。 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 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 10、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三、语言表达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_、_、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_,是生命的落脚处。 解析:处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书籍对心灵的慰藉作用。 句则直接说明。 答案:(示例 1)夏日绿荷边的垂钓晚秋枫叶里的纵情是灵魂的交响(示例 2)仲夏亭榭里的弄弦深秋山林里的独步是灵魂的依傍徽标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 下图是“中华老字号”徽标,60 字以内)答:_解析:解答徽标类题目要坚持“细观察,巧想象,善表达”的原则。 揭示寓意应注意与标志的象征意义相联系,按从分到总的顺序分析寓意。 答案:徽标图案由“字”“号”二字组成;印章造型、篆刻手法表现老字号历史悠久;上下贯通体现老字号的发展前景无限。 四、名句默写11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赠妾双明珠。 _,系在红罗襦。 (2)山水万重书断绝,_。 我今因病魂颠倒,_。 (3)_,_。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4)海畔尖山似剑铓,_。 _,散上峰头望故乡。 答案:(1)君知妾有夫感君缠绵意 (2)念君怜我梦相闻唯梦闲人不梦君(3)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4)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