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即景抒情诗四首 练习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完成 34 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_解析:此句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分析时要结合诗歌创造的意境和表达效果。 答案:颔联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这敲门的“笃笃”之声,定会惊动宿鸟,或引起它们零乱不安的啼鸣,惊而飞出,察看动静后复又返巢栖宿。 以动景衬托了环境之静。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_解析:这是一首综合性的赏析题,要从诗歌整体把握,从其用词的寻常化与意境的不寻常化切入即可。 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这首诗所写景色可谓清幽奇丽,但诗用 5、声处 D想见夜深人散后解析:选 A。 B 项,季节不合,诗中季节为夏。 C 项,矛盾,末句是一路都有莺啼。 D 项,情境不合,诗写山行所见之景,可见是白天,夜晚看不清楚且没有莺啼。 一、基础考查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石揭示歇息竭心尽力B宛转 委婉 挽回 莞尔一笑C皎洁 妖娆 郊外 矫揉造作D怆然 沧桑 创伤 满目疮痍解析:选 B。 A 项,;B 项,均读 项,o;D 项,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逐月华流照君逐:追随B暂去还来此 去:到某地去C不堪盈手赠 不堪:不能D竟夕起相思 竟夕:通宵解析:选 B。 去:离开。 下列诗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 6、似霰:江水弯弯曲曲绕过花草飘香的原野,月光洒在花林上,使花林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珠。 B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天浑然一色,没有一点细小的尘埃,空中一轮明月洁白明亮。 C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这时(两地人)同时望月却不能听到彼此的倾诉,我愿意随月光到你身边。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夜将尽)西斜之月深深地隐藏在海雾之中,从碣石到潇湘的距离无限遥远。 解析:选 D。 “碣石潇湘”在诗中不是具体的地点,而是泛指天南海北。 后一句应解释为:天南海北离人相距遥远。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子昂是盛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针对盛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 8、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这首诗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特点。 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 _解析:从内容上看,以时间为线索,“日暮”“烟断”“古木平”等词,反映了时间上的变化。 另外诗歌前后照应也十分明显。 答案:以时间为线索布局全篇。 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古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写出“夜”字结束全诗。 首尾照应。 末句中的“噭噭”“猿鸣”照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照应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 全诗句句沟通,字字关联。 尾联是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的。 请简要分析。 _解析:从景与情的关系看,尾联写猿声。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即景抒情诗四首 练习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不混同:“我”忧时伤世,愤世嫉俗,有骨气,有才情,却又感伤苦闷,多愁善感,但也能超然洒脱,放达不羁,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 “我”的感情的表现方式,一般不是寓情于景的隐的方式, 而是由景生情、直抒胸臆的方式。 如在鱼梁渡头独立江边时,“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在桐君山道观前面,就想“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把浮名虚誉一起抛开。 篇首的直言“中央党帝
3、与主旨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_解析:这句话的意思可以从“唱都护歌”和“泪如雨”中把握。 这是一个描写船夫生活艰辛的语句,也是一个抒情句。 答案:这句诗是指纤夫们唱起哀伤的歌,悲痛得泪如雨下。 这是从具体的动作描写中,深入地表现纤夫内心的痛苦,直接地表达了他们的悲愤心情。 这首诗歌在语言与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_解析:诗歌的语言明白如话,浅显生动。 直接描写了船夫的生活和思想,属于白描手法。
3、这一句是纯粹的景物描写吗。 :_解析:诗歌中的“景语”多是“情语”,纯粹的、客观的景物描写在诗歌中是少有的。 要结合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分析。 答案:这一句并非纯粹的景物描写。 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 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 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伟岸、葱郁、苍劲、质朴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
3、是“可惜,可叹”,这既是对文帝的讽刺,也是对贾谊遭遇的感叹,同时也借贾谊喻自己的不得志。 对汉代贾谊的遭遇,不独李商隐感叹,宋代的王安石也写过一首题为贾生的诗:4.“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但王安石与李商隐的观点是不同的,请简要说明他们的观点各是什么。 答:_解析:李商隐的观点要借助对“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理解
见现在的生活痛苦不堪,惨淡凄凉。 [资料链接 ]: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自为墓志铭》) 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
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 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 和向往。 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 3)双重主题说。 是皇帝也是普通人。 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 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