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心术 练习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 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穴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瞬:眨眼B小 5、,小挫益厉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怀其欲而不尽用人不尽其所欲为A BC D解析:选 A。 是为将应有的心态。 是为将应具备的两种素质。 排除这两项即可。 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将领,应该有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良好素质。 唯其如此,才可以统率军队,谋求胜利。 B调动士兵最好的方法是告诉他们正义,用正义激发他们,士兵就会一往直前,无畏无惧。 C对待战争,战前要积蓄财力;战时要鼓励士气;战后要修养心性。 要让士兵怀有不可满足的愿望。 D摸清敌情才能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唯此才能够出兵于危险的地方。 解析:选 C。 “要让士兵怀有不可满足的愿望 ”应为“要让士兵怀有没有实现的愿望”。 (二)阅读下面 7、库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 要在以势驱之耳。 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 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 此三代所以兴也。 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 8、谏,迁其刑于谏。 宜乎臣之噪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 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 呜呼。 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 此无他,墨刑之废耳。 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倍者忠况忠直者乎。 诚如是,欲闻谠言 不获,吾不信也。 【注】選耎(柔弱,惧怕。 谠(:正直之言,慷慨之言。 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 劝:勉励B谁欲以言博死者 博:获取C跳而越者与千金 与:给予D要在以势驱之耳 要:希望解析:选 D。 要:关键。 恰当的一项是()A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 /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 有其所无/则谀者直/ 倍者忠/况 10、开头就指出“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 ,下文由此展开论述。 D文章从君王的角度立论,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君王应当怎样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的问题。 解析:选 A。 根据第二段倒数第二句的内容,此项说法太绝对。 有“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还是会进谏的。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 译文:_(2)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 译文:_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虚词。 “情” ,常情, “病风丧心” ,丧心病狂,失掉理智;“就”接近;“何苦” ,为什么;“间或” ,偶尔;“其”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之” ,指代进谏 11、的人。 答案:(1)人之常情,只要不是丧心病狂,失掉理智,没有哪个会避开赏赐而去受刑的,为什么不去进谏呢。 (2)偶尔有贤明的国君想听听自己的过失,也不过是奖赏进谏者罢了。 参考译文:臣子能进谏,却不能使国君一定接受自己的谏言,算不上真正能进谏的大臣。 君主能纳谏,却不能使大臣一定进谏,就不是真正能纳谏的国君。 要想使君主一定能纳谏吗。 我先前的论述已经很完备;要想使臣子一定能进谏吗。 我现在还是来谈一谈吧。 国君地位高如天,尊贵如神,威势如雷霆。 人不能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这是非常明白的事情。 古代圣人知道情况如此,因此立下赏赐来勉励他们。 史书上说“兴盛时代的君王赏赐进谏的臣子” ,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 13、告诉他们说:“能跃过深渊的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 ”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跃过深渊,那半勇半怯的人和怯懦的人就做不到。 这个人又说:“跃过深渊的人奖励千两黄金,不这样的话,就没有。 ”那个半勇半怯的人追逐利益,一定会跃过深渊,那个怯懦的人还是做不到。 一会儿,那个怯懦的人回头看到一头猛虎,突然向他逼近,那么,那个怯懦的人不等别人跟他说什么,就赶紧跃过深渊,如同走过平坦的大路一样。 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别吗。 关键在于利用形势驱使他们罢了。 国君威严难以冒犯,如同深渊难以跳跃。 本性忠诚有节义、不追求奖赏、不畏惧刑罚的人就如同那个勇敢的人,所以没有什么不进谏。 追求奖赏的人,如同 14、那个半勇半怯的人,所以听到有奖赏就会进谏。 畏惧刑罚的人,如同那个怯懦的人,所以有了刑罚然后才会进谏。 从前的君主知道勇敢的人不可能经常获得,所以把奖赏用作(鼓励半勇半怯者的) 千金,把刑罚用作(激励怯懦者的)猛虎,让大臣对前者有所追求,对后者有所躲避,在这种形势下大臣们不能不尽力谏言规劝国君的过失,这就是夏、商、周三代兴盛的原因啊。 在没落的时代就不是这样,情况完全颠倒过来了,把奖赏给了不进谏者,却把刑罚给了进谏者,大臣们闭口不言也是应当的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 偶尔有贤明的国君想听听自己的过失,也不过是奖赏进谏者罢了。 唉。 如果没有猛虎,那怯懦的人肯跃过深渊吗。 这没有其他原因,只因废除了墨刑而已。 三代之后,像霍光杀昌邑王的那些没有进谏(规。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心术 练习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3、。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 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 人生几何。 离阔如此。 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微之微之,如何如何。 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 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
3、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 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 师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 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 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 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 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 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 往时砧斧鼎镬
于认定追随他多年的日裔女秘书玛丽亚 \39。 儿玉为终身伴侣。 他们 1986 年在日内瓦结婚。 同年,一代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在日内瓦逝世。 成名作:《小径分岔的花园》(短篇小说)。 小说特色:叙述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 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三、文本研习: 整体感知情节:请同学们在课前预读的基础上再次中速默读课文。
(也有别的学生不同意) 师:这样吧,回去后找一片杨树叶子看一看,到底像不像手掌。 生:我们组知道大树可以减少噪音,树叶上还有叶脉,还有小虫子。 生:我们组讨论的大树可以指方向。 师:可以指方向。 生:是的。 树叶多的那面是北,树叶少的那面是南。 师:我也听说过,不过好象树叶茂盛,就是叶子比较多的那个方向是南。 生:(七嘴八舌)对。 生:老师,树的年轮也能指南北。 师:年轮是什么。 生
酷热干旱 不毛之地 所闻: 单调的马蹄声 所感: “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作用: 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苍凉、空寂、荒芜、广袤、慷慨悲凉的情绪。 突出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 意境: 宁寂、恐怖、苍凉、茫然 走进汉家寨时,“形”的把握 ( 1)、所见: 景物:几间破泥屋 (人烟稀少,贫穷) 巨大空茫的戈壁滩 (险恶荒凉) 人物:老汉、小 女孩痴痴盯着我 (少有人来) 汉服老汉
二、理清文章思路 开端 (第 1段 )—— 惊闻宋江,霸强刘女。 发展 (第 27段 )—— 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高潮 (第 812段 )—— 戴罪立功,救出刘女。 结局 (第 13段 )—— 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三、李逵性格特征 1伸张正义、嫉恶如仇。 粗蛮鲁莽、不分是非。 敢作敢为、率性憨直。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