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原毁 练习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 4、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A其待人也轻以约 约:简约B就其如舜者 就:仿效,追求C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重:严格D即其新不究其旧 究:探究解析:选 D。 究:追究。 )A闻古之人有舜者则或咎其欲出者B求其所以为舜者所以游目骋怀C后世无及焉盘盘焉,囷囷焉D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解析:选 A。 代词,的人; B 项,表原因/所用来的(方式、礼节等);C 项,第三人称代词,他/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D 项,语气词/通“于” ,引出比较的对象。 )A “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是“古之君子”的表现特征,也是本段的中心论点。 B文章以一向被古人尊为圣君或圣贤的舜和周公为例,这 6、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文:_答案:(1)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不会怠慢;宽而少,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2)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算得上是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技能的人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讳辩韩愈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 ”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 ,言在不称徵是也。 ”律曰:“不讳嫌名。 ”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 、 丘与蓲之类是也。 ”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 8、守也。 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 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 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徵在” ,孔子说“徵”的时候不说“在” ,说“在”的时候不说“徵”。 不讳嫌名:写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 下文“浒” “势” “秉” “机”和“谕”均与唐代皇帝名音同音近。 释错误的一项是()A贺不举进 9、士为是 举:推荐B和而倡之 和:附和C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止:到达顶点D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胜:超过解析:选 A。 举:考取。 恰当的一项是 ()A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 /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B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 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 为可邪/为不可邪C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 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D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 /贺举进士为可邪 /为不可邪解析:选 D。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邪”为语气词,后面应断开,排除 A、C 项,比较 B、D 项明显排除 B 项。 正确的一项是()A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有人为 11、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 译文:_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分别是文言实词和句式。 “明白”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辩论清楚;“且” ,将要;“宜” ,如何;“如何” ,怎样。 答案:(1)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会因此获罪。 (2)周朝时有一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一个人叫杜度,像这样的名字让他们的子女如何避讳呢。 参考译文:我给李贺写了一封信,勉励他去考进士。 李贺应进士试很引人注目,同李贺争名的人出来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还是以不参加进士考试为好,勉励他去考的人是不对的。 ”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纷纷附和,众口一声。 皇甫湜对我说:“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会因此获罪。 ”我回 12、答说:“是的。 ”律文说:“凡双名不专讳一个字。 ”解释者说:“孔子的母亲名徵在 ,孔子在说徵的时候不说在 ,说在的时候不说徵。 ”律文又说:“不讳声音相近的字。 ”解释者说:“譬如禹之与雨 , 丘之与蓲之类就是。 ”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去考进士,是违背了二名律呢,还是违背了嫌名律呢。 父名晋肃,儿子不可以考进士,那么倘若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试问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制订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不是周公、孔子吗。 而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不避母亲双名中的单独一字, 春秋中对人名相近不避讳的事例,也没有加以讽刺。 周康王钊的孙子,谥号是昭王。 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子不避“昔”字。 周朝时。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原毁 练习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3、制朝鲜的核、导开发计划。 中国投了赞成票,是因为联合国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中美间有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该决议符合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A. B. C. D.3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2015 年我国政府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理念,使自己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朋友和好伙伴越来越多。
有姜,但也不多吃。 1【原文】 10 12 席不正,不坐。 乡人饮酒, 杖者 (老人)出,斯出矣。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顺接连词)送之。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 曰:“丘未达,不敢尝。 ” 【译文】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 的台阶上。
前时,竟然“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去半天。 ”由此,莺莺之美可想而知。 通过对张生“惊艳 ”的渲染烘托,莺莺的绝世之美就活现在读者的眼前。 四、设想幻化,以虚寓实要写眼前,却着墨设想未来;要写现实,却描绘幻化世界。 笔下之虚,扑朔迷离;虚中之实,更具神韵。 试看《杂文界》 1988 年增刊中刘征的《秦俑》: 秦俑大喝一声:“止。 走近始皇陵者死尸然而,大大批的游人,中国人,外国人,戴着旅游帽的
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的特点,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扬州城空在何处。 生:空城。 从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二十四桥 `无声的冷月 `桥边的红药可以看出。 师:说得很好。 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 `废旧的城池 `高大的树木 `孤独的二十四桥 `无声的冷月 `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 一个“空城”,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关眼。
3、小题 5 分,共 60 分。 )1某研究机构对全国 294 个城市的财政透明度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研究,撰写了2015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 财政信息公开有利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身利益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升社会组织地位,弱化政府管理职权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A B C D2近日,面对“常来的雾霾” ,市民代表约 20 人参加了北京市环保局举行的座谈会
”就都十分盛行,一个黎民百姓,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求见国君,陈述自己的愿望,对国家施政方针提出建议。 有一天,无盐也鼓足勇气,前往临淄求见齐宣王。 无盐见到齐宣王,大言不惭地说:“倾慕大王美德,愿执箕帚,听从差遣。 ” 齐宣王后宫国色天香的佳丽比比皆是,更不缺执役人等,听了无盐的话,看着眼前这个丑陋的女人,竟然异想天开,不自 量力,禁不住哈哈大笑。 不料无盐却镇静自若,一本正经地连说:“危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