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听课手册(含答案)内容摘要:

3、分析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其相关地区之间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新题预测也门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 在该岛 800 多种植物物种中,有超过 1/3的物种是其所特有的。 岛上的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 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 读图 52,完成 12 题。 图 521索科特拉岛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A岛上平原面积广大 B岛屿和大陆长期隔绝 C岛上 4、火山活动频繁 D岛上居民的长期培育2龙血树的奇特形态有利于()A抵御低温冻害 B抗击台风的侵袭C进行光合作用 D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命题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2015广东卷 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32015北京卷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 6、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 (2)非地带性分异判断方法:依据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主要比较自然带的类型、分布范围及延伸方向等,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如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于南北纬 10之间,但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出现在回归线附近,是受地形和洋流等影响形成的,属于非地带性。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判断(1 9、C自西向东植被带谱趋向简单D自东向西荒漠草原带宽度增大6阿尔金山祁连山北坡最可能分布山地森林带或森林草原带的区域是()A94E 以西 B94E988E 以东 D海拔 2600 米以下突破五垂直带谱示意图 典题示范2013上海卷 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图 55(1)比较图(a)和图(b) 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图(a)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 10、说明原因。 (3)图(b)中,山脉在海拔 4000 米以上的南、北坡的,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请说明其原因。 判读技巧1判读垂直带谱示意图应注意的要素基带的类型,自然带的数量,自然带的排列规律,不同山地或同一山地两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 2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要领(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 1000 米,气温下降 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见图 56)。 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类型越多;相对高度越大,山地自然带类型越多。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 12、山地要具体分析其水、热的综合状况,看是热量起了主导作用还是水分(不是降水)起了主导作用。 (4)不同地区的不同山体的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较一般纬度越高,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低。 一般距海越远,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高。 此种情况应为干旱区的山地,其基带的降水量较少,但降水量由基带向上增加,故其森林带开始出现的下界高度较湿润地区的山地的高。 模拟提升读某山地南北坡垂直带谱图(图 57),回答下列问题。 图 57(1)关于该山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是断块山B该山位于南半球C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G 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上升D该山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2)关于该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坡 14、上,B 项错误;科隆群岛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寒流降温作用明显,适合耐寒的企鹅生存,C 项正确;由图中注记和图例可知,科隆群岛的山峰高 1097 米、1689 米,山顶与山麓的气温相差 10左右,气候垂直差异不显著,D 项错误。 例 2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文献表述的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导致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正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热量基础。 B 项是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分异;C 项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 项是因水源差异引起的非地带性分异。 例 3(1)C(2)D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气候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由于材料中明确指出“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故太白山 15、的北麓应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提到“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可知山的中腰部位的水热状况比较好,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多,故 B 项错误;稀树草原分布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而树木大稀大矮处应为高山灌木,故 D 项错误。 当地植被随海拔变化形成垂直地带变化,故在山中腰处形成针叶林带,因此选 C 项。 第 (2)题,主要考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由于狼基本处于当地食物链的顶端,过度猎狼有可能会导致当地的植食动物增加,植被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过度猎狼会使狼的数量减少,还会使狼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以上属于破坏了物种之间的公平,即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故本题选,即选 D 项。 新题预测1B解析 索科特拉岛由于长期和大陆分离,岛上生物进化具有独特性。 2D 解析 由于纬度较低,该岛气候炎热干燥,且受索马里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 龙血树利用它的伞状树冠从空气中截留水分,并将凝结的水分汇集到树的根部,以适应干旱的气候。 3C解析 图(a) 中,A 处在北冰洋沿岸,纬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