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地球运动规律》限时集训(含答案)内容摘要:

2、顺利进入月夜休眠时,12 月 15 日的范围与全球范围的比例大约为()A16 B56 C13 D233惠州市于北京时间 2014 年 3 月 29 日 20:30 至 21:30 参加了“全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活动期间,下列四地中会发生日期变更的是()A甲(120W , 20N) B乙(165E,20N)C丙(75E,0) D丁(45W ,0)在合肥(32N , 117E)工作的李先生,在国庆假期后第一日早晨 7:50(北京时间)走进单位大门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 读图 ,完成 4 5 题。 图 4李先生最有可能走进的单位大楼的大门是()A甲 B乙 C丙 D丁5李先生所走进的大门结束阳光直 6、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为_(晨线或昏线 )。 (2)A 点地方时为_,B 点地方时为_。 (3)B 点昼长为_,C 点昼长为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过后,A 点昼长将变长B该日过后,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C该日过后,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将继续扩大D该日过后不久,我国长江流域将进入伏旱时期(5)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纬度范围和极夜的纬度范围分别是哪里。 15下面图(a)和图(b)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图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C 8、为 16:14、次日 1:14、8:14 和 12:14,因此达喀尔烈日当空。 2C解析 “嫦娥三号”顺利进入月夜休眠时为北京时间 2014 年 12 月 15 日 4 时,则可计算出此时 60E 的地方时为 0 时,所以 15 日的范围为 60E 向东到 180(大致),约跨 120 个经度,其范围占全球范围的 1/3。 3B解析 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即 180经线(大致)和 0 时经线。 本题实质是当北京时间为 3 月 29 日 20:30 至 21:30 时,0 时经线的位置。 经计算,四个地区只有乙(165E,20N)会在该时段经过 0 时。 4D 解析 李先生走进单位时为上午。 国庆假期后我国已 9、处于冬半年,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因此李先生进入的是对着东南方的大门,D 项正确。 5C解析 图中大楼丁门所在墙体与正北方向大约呈 30夹角,当地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2 小时后,太阳在天空中西沉 30,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丁门,此时当地时间为 14 时( 北京时间为 14:12),故 C 项正确。 6C解析 甲地位于富士山的东南方向,如果要拍摄出图(b) 中的景观,太阳应位于富士山的西北方向,应是日落景观,日落西北应是 7 月份,C 项正确; 1 月份属于日本的冬季,日落西南,A 项错误;4 月与 10 月日落偏西方,拍摄到的可能性小,B、D 两项错误。 7B解析 读图可知,乙湖大致位于富士山西偏北 4 10、5方向,当太阳运动到富士山东偏南 45时,在乙湖附近能够拍摄到 “钻石富士”景观。 春分日当地时间上午 9:00 左右,太阳运动到富士山东偏南 45。 8D 解析 日落以后开灯,日出前要闭灯,从图中看 d 日开灯时间为 17:08,最早,而闭灯时间为 7:15,最晚,所以路灯照明耗电量最大。 9B解析 通过读图可知,纵坐标表示时间,横坐标表示二分二至日,对北京而言,夏至日昼长最长,照明时间应该最短,如此分析,a、b、c、d 对应的时间分别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 a 日路灯开启时间在 18 时以后,而降旗时间是 18 时,故 A 项错误;b 日为夏至日,提前开启路灯,可能是受阴雨天气等天气状 12、 7 月份,因此 C 项错误;寒潮活动最频繁的季节应该为冬季,D 项错误。 12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集热真空管与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互余的关系。 从劳动节到国庆节期间,雅安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因此集热真空管与地面的夹角应先调小、后调大。 13B解析 3 月 19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并接近赤道,全球接近昼夜平分,北极点附近小范围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点周围小范围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图 A 中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可判断此时间为秋分,A 项错误;图 B 体现北京地区接近昼夜平分,B 项正确;根据图 C 中经度分布情况可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为南极俯视图,南极点出现极夜现 13、象,C 项错误; 3 月 19 日,广州不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D 项错误。 14(1)2326N晨线(2)2 时6 时(3)12 小时24 小时(4)D(5)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解析 第(1)题,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方法为:H90 纬度差(纬度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据材料可知 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4326,所在纬度为70N,即可算出太阳直射点纬度为 2326N,此时为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推断出 晨线。 第(2)题,B 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因此其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时,A、C 两点的经度差为 60,B 、C 在同一条经 14、线上,所以 A 点地方时为 2 时。 第(3)题,由于 年昼夜平分,所以昼长 12 小时;C 点位于极昼范围内,昼长为 24 小时。 第(4)题,该日为夏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越来越接近 B 点所在纬度,所以 B 点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北半球昼长将变短,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将变小。 第(5)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极夜范围为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15(1)(20S, 120W)(2)C(3)从南纬 20向南北两侧递减(80N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4)Q 地夜长大于 P 地夜长14 小时 (5)东北(6)东南(7) 如图:解析 第(1)题,根据图(a)和图 (b)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可知 70N 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120W 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则可知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S,120W)。 第(2)题,根据太阳直射 20S 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北京地区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